错株密植对夏玉米冠层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美微

作者: 张美微;李川;张盼盼;牛军;郭涵潇;何佳雯;刘京宝;乔江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玉米;错株密植;冠层特性;产量;叶绿素荧光特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23 年 005 期

页码: 34-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错株种植方式改善玉米密植群体冠层结构,实现增产的作用机制,以耐密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7 500(D1)、82 500(D2)和90 000(D3)株/hm~2 3个密度水平,常规对株(CK)和错株(S)种植2种方式,测定错株密植夏玉米群体冠层叶面积指数(LAI)、无截获散射(DIFN)、叶绿素荧光参数、SPAD、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表明,密植水平和错株种植均对夏玉米冠层特性和产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提高密植水平虽然显著增加了植株叶面积指数,降低了无截获散射;但对穗位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PAD产生了不利影响,以90 000株/hm~2密植水平下降幅最大。说明过高的密植水平不利于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错株种植方式可有效削弱密植群体冠层叶片相互遮蔽的弊端。与对株(CK)种植相比,错株种植(S)可显著增加冠层叶面积指数,降低冠层无截获散射,优化了群体冠层结构,且对82 500株/hm~2密植水平调控效果最优。同时,错株种植缓解了高密植水平对植株穗位叶的不利影响,提高了D2和D3密植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和SPAD。夏玉米在82 500和90 000株/hm~2的密植水平下分别增产18.89%和8.12%,但过高密植水平90 000株/hm~2显著降低了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且使秃尖延长。与CK相比,S可使各密植水平夏玉米千粒重提高6.72%~11.94%,增加82 500和90 000株/hm~2密植水平下的收获穗数,使夏玉米增产10.23%~14.08%。在各密植水平和种植方式中,以82 500株/hm~2密植,错株种植方式下产量最高,2年较对照平均增产30.03%。因此,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在82 500株/hm~2密植水平下采用错株种植方式可以显著优化群体冠层结构,提高群体光能截获和利用,是实现夏玉米密植增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和冠层特性的影响. 张慧,钱欣,高英波,薛艳芳,王庆成,刘开昌,李宗新. 2020

[2]吐丝期干旱对夏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美微,李志源,鲁振,乔江方,刘京宝,李川,张盼盼,赵霞,牛军,黄璐. 2021

[3]机采模式下耐旱性不同棉花品种冠层特性对滴水量的响应. 张虎梅,田雨,石峰,李军宏,韩焕勇,王方永,罗宏海. 2022

[4]精细化水氮调控对膜下滴灌棉花冠层特性动态变化影响. 杨涛,陈宝燕,姚青青,薛向荣,马兴旺,王斌,牛新湘. 2011

[5]重庆三峡库区塔罗科血橙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产量和品质分析. 田洋,喻莹,何瑞杰,何满,郑永强,吕强,谢让金,马岩岩,邓烈,朱文祥,易时来. 2024

[6]土壤肥力对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于丰鑫,石玉,赵俊晔,王西芝,于振文. 2018

[7]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张耀兰,曹承富,李华伟,乔玉强,赵竹,杜世州. 2013

[8]不同砧木对日光温室秋冬茬嫁接西瓜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桑婷,杨冬艳,王学梅,谢华. 2017

[9]测墒补灌调节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蒋蓬春,石玉,赵俊晔,王西芝,于振文. 2018

[10]分次施肥对黄瓜生长、产量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张红梅,金海军,丁小涛,余纪柱. 2014

[11]微喷带长宽对不同区段麦田水分和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许骥坤,于振文,石玉,赵俊晔,王西芝,王玉秋. 2017

[12]模式改造对灰枣树个体和群体冠层特性及机械适应性的影响. 王文军,陈奇凌,郑强卿,王晶晶,张桂兵,李海霞. 2023

[13]郁闭柑橘园整形改造对植株冠层生理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胡德玉,刘雪峰,何绍兰,谢让金,钱春,吕强,易时来,郑永强,邓烈. 2017

[14]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张凤路,贾秀领,任会芳,董志强,张丽华,邢素丽. 2010

[15]豫南雨养区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赵霞,王宏伟,谢耀丽,闫玉方,刘京宝,王振华,黄璐. 2010

[16]麦茬处理方式对夏玉米荧光参数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赵霞,王秀萍,李潮海,刘天学. 2009

[17]深松与秸秆覆盖对夏玉米花后穗位叶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郭书亚,付国占,王振华,顾顺芳,李亚贞. 2012

[18]氮肥管理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云奇,陶洪斌,杨利华,祁利潘,张全国,陈鹏飞,王璞. 2013

[19]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赵霞,王定林,唐保军,黄瑞冬,李潮海,丁勇. 2015

[20]播期、收获期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的调控效应. 吕丽华,董志强,曹洁璇,梁双波,贾秀领,张丽华,姚艳荣.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