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灌区水稻田化肥氮去向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晴雯

作者: 张晴雯;张惠;易军;罗良国;张爱平;王芳;刘洳亮;杨正礼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宁夏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灌区;水稻田;化肥氮去向;15N同位素示踪技术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0253-2468

年卷期: 2010 年 30 卷 08 期

页码: 1707-17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青铜峡灌区是我国古老的特大型灌区和粮食主产区之一,灌区农田氮肥的过量施用已经导致化肥氮向水体流失.用15N示踪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青铜峡引黄灌区习惯灌溉量条件下水稻田化肥氮素去向.结果表明,施氮量为当地习惯施氮300kg.hm-2时,水稻吸收的化肥氮在籽粒中最多,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45.93%,吸收的土壤氮约占52.63%;作物中的回收率为27.90%,在0~90cm土壤中的残留率为23.31%,作物-土壤体系中的回收率为51.21%,氮肥的损失率为48.79%;氮肥除了被当季作物吸收和部分以矿质氮残留在土壤中外,灌区19×104hm2的水稻田化肥氮年流失量为2.78×104t,生产1000kg水稻(净籽粒),排放纯氮20.17kg;在0~90cm土壤层中均有化肥氮残留,残留化肥氮主要富集在表层0~30cm,在60~90cm检测到化肥氮,说明青铜峡引黄灌区在习惯灌溉量条件下,水稻田当季的化肥氮淋溶到90cm以下,成为浅层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

分类号: X592

  • 相关文献

[1]番茄嫁接和施氮对氮肥去向和氮平衡的影响. 孙昭安,张译文,江丽华,李昭君,郭鑫,曹慧,孟凡乔. 2024

[2]水氮优化条件下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化肥氮的去向. 潘家荣,巨晓棠,刘学军,陈新平,张福锁,毛达如. 2009

[3]群体密度和追氮方法对不同熟相冬小麦产量效应的差异及对化肥氮去向的影响. 潘家荣,邹国元,魏丽,王保忠. 2003

[4]冀北高原草甸栗钙土春小麦中化肥氮去向的研究. 边秀举,王维进,杨福存,李仁岗,蔡贵信,李新慧,杨震,朱兆良. 1997

[5]人民胜利渠灌区水污染防治对策. 郭树龙,宰松梅,温季,李中生. 2009

[6]石津灌区适宜田间灌水技术试验研究. 仵峰,陈玉民,宰松梅. 2003

[7]浅论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李英能. 2003

[8]农民对农业水价承受能力研究. 卓汉文,王卫民,宋实,黄宝全. 2005

[9]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结合工程形式与布局. 贾宪武,姜新. 2015

[10]井渠结合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几个问题. 卢国荣,李英能. 2001

[11]西部和全国灌区安置西部移民的潜力研究. 董宏林. 2013

[12]关于对以节水为中心的大中型灌区改造规划的意见. 贾大林,姜文来. 2000

[13]灌区井灌效率研究. 温季,郭树龙,卢闻航. 2006

[14]灌区农业水权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代小平,仵峰,张亮,宰松梅,李陆生. 2018

[15]肥料长效剂NAM在灌区甜瓜配方施肥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冯守疆,薛亮,马忠明,杜少平. 2019

[16]宁夏银北灌区井灌工程优化配套技术. 温季,郭树龙,卢闻航. 2004

[17]唐徕渠支渠灌溉专家决策系统应用研究. 杨志,吴晓峰,温江丽,聂铭君,郭文忠,杨伟. 2016

[1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评价. 姜明梁,范习超. 2020

[19]宁夏冬小麦生产调研报告. 陈东升. 2019

[20]PEG胁迫下春小麦萌发期抗旱指标的遗传力. 王敬东,马斯霜,白海波,惠建.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