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及倍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闫学春

作者: 闫学春;梁利群;孙效文;曹顶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数;DNA相对含量;倍性

期刊名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5382

年卷期: 2006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80-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鲤鲫杂交♀×鲤鱼♂)的染色体,结果表明: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4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3条同源染色体组成。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条,染色体臂数NF=234,核型公式为:3n=60m+24sm+36st+30t。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DNA相对含量是二倍体鲤鲫杂交肾细胞DNA相对含量的1.54倍,与细胞染色体试验结果一致,说明该鱼是以三倍体细胞为主的回交种。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别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倍性. 阎学春,孙效文,梁利群,曹顶臣,沈俊宝. 2000

[2]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比较. 闫学春,梁利群,葛彦龙. 2011

[3]转基因鲤鲫杂交(F_1)回交三倍体子代红细胞大小与DNA含量测定. 闫学春,梁利群,贾智英,曹鼎臣,孙效文. 2004

[4]3种鲤鲫杂交回交后代染色体核型分析. 闫学春,栾培贤,梁利群. 2015

[5]鲤鲫杂交(♀)×鲫(♂)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研究. 闫学春,孙效文,梁利群,曹顶臣. 2006

[6]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的形态特征比较. 闫学春,梁利群,孙效文,曹顶臣. 2007

[7]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形态特征研究. 闫学春,孙效文,梁利群,曹顶臣. 2005

[8]小叶锦鸡儿的核型分析. 牛西午,段永红,蒙秋霞. 2003

[9]六种兰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冷青云,莫饶,彭彬,黄明忠,罗远华,王家保. 2009

[10]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染色体核型分析. 穆尼热,张清斌,赵茂林,朱忠艳,田聪,阿力木. 2009

[11]红麻(HibiscusCannabinus)不同类型品种的细胞学研究. 李爱青. 1985

[12]棉花远缘杂交育种初报. 杨树栽. 1982

[13]16个红掌品种的核型分析. 杨光穗,冷青云,王呈丹,徐世松,张志群. 2016

[14]小麦白粉病研究进展. 周益林,向齐君,张莹,夏烨,罗琼,李志英,梅丽宏,翟雯雯. 2006

[15]野生甜瓜染色体计数观察. 王吉明,贺平,马双武,尚建立. 2009

[16]3种粒型油莎豆种质特性分析. 李春鑫,王会伟,王艳,刘玉兰,陈道玉,杨铁钢. 2022

[17]34种秋海棠基因组大小比较与分析. 杜文文,王祥宁,段青,贾文杰,马璐琳,崔光芬,王继华. 2018

[18]苹果无融合生殖型砧木“76—2”(MalusSp.)的利用研究初报. 王继世,董绍珍,张桂琴,孟素琴. 1985

[19]4种文心兰的核型分析. 杨光穗,黄素荣,黄少华,周艳霞. 2013

[20]利用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Pa_1代植株的倍性变异. 安颖蔚,高西宁,杨立国.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