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抗虫品种资源调查及抗性机制研究——Ⅱ.不同品种茶树特征特性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的相关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贻礼

作者: 张觉晚;杨阳;黄亚辉;王沅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品种;假眼小绿叶蝉;抗虫性

期刊名称: 茶叶通讯

ISSN: 1009-525X

年卷期: 1994 年 02 期

页码: 4-6

摘要: 1991~1993年采用田间虫口密度总和、被害指数系统调查结果与不同品种茶树新梢特征特性、新梢内部结构、新梢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虫口密度与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下表皮厚度、叶片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被害指数与芽叶茸毛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分类号: S435.711

  • 相关文献

[1]EP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差异. 刘丽芳,徐德良,穆丹,韩宝瑜. 2011

[2]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抗药性相关酶活性及其分布的影响. 曾兆华,傅建炜,林海清,陈少波,尤民生. 2007

[3]8个茶树品种生化成分分析及抗性成分的初步鉴定. 金珊,孙晓玲,张新忠,叶乃兴,陈宗懋. 2016

[4]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 金珊,孙晓玲,陈宗懋,肖斌. 2012

[5]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叶片解剖特征. 张觉晚,张贻礼,杨阳,王沅江. 1998

[6]茶树品种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关系. 陈常颂,王庆森,黄建,张应根,王秀萍,陈荣冰,吴光远,曾明森. 2007

[7]茶树抗虫品种资源调查及抗性机制研究 Ⅲ.茶树不同品种对丽纹象的抗性筛选鉴定. 王沅江,黄亚辉. 1994

[8]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 魏进,段婷婷,朱淮武,廖国会. 2011

[9]43.7%甲龙SC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安全性. 姚雍静,廖向前,曹雨,王家伦,陈娟,梁远发. 2013

[10]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 谭济才,李健权. 2003

[11]基于mtDNA COI的假眼小绿叶蝉系统发育研究. 付建玉,李乐,袁志军,唐美君,肖强. 2014

[12]假眼小绿叶蝉虫量消长和单个发生高峰期分段标准研究. . 1994

[13]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顾俊荣,董明辉,李浩宇,范君,杨代凤. 2017

[14]假眼小绿叶蝉微卫星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倩,陈学新,韩宝瑜. 2016

[15]添加农用有机硅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的影响. 郭华伟,朱国念,姚惠明,唐美君. 2013

[16]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调查. 汪云刚,李良静,冉隆珣,玉香甩,吴文伟,韩宝瑜,李忠美. 2010

[17]茶树-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 陈宗懋,许宁,韩宝瑜,赵冬香. 2003

[18]假眼小绿叶蝉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评价. 庞雄飞,谢振伦. 1997

[19]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 赵冬香,陈宗懋,程家安. 2000

[20]基于mtDNACOI的假眼小绿叶蝉系统发育研究. 付建玉,李乐,袁志军,唐美君,肖强.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