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春雨2号”品种白茶加工工艺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方媛

作者: 范方媛;陈萍;罗文文;徐文武;谷兆骐;毛祖法;龚淑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茶;加工工艺;萎凋;烘干

期刊名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SN: 1008-9209

年卷期: 2017 年 43 卷 02 期

页码: 229-238

摘要: 利用浙江省主栽茶品种"春雨2号"鲜叶为原料,依照传统白茶加工工艺,设计不同萎凋方式(日光萎凋、室内萎凋、萎凋槽萎凋、28℃和35℃控温萎凋)及不同干燥方式(50℃、80℃和100℃烘干)进行工艺对比试验,通过对成品白茶感官评价及滋味品质成分定量检测,探索适合浙江茶树品种"春雨2号"原料加工白茶的适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不同萎凋方式及烘干方式因环境温湿度不同导致加工时长差异;与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等萎凋方式相比,控温萎凋受环境影响较小,其产品质量较为稳定;35℃控温萎凋因高温短时而导致成茶儿茶素及氨基酸含量较低,成茶青气(味)减弱,但甘甜度提高;而高温短时的烘干方式有利于提高香气丰富度。综上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合浙江本地品种"春雨2号"原料加工白茶的2个工艺流程分别为:鲜叶→35℃控温萎凋25 h→50℃烘干2 h;鲜叶→日光萎凋40 h→100℃烘干30 min。

分类号: S571.1`TS05

  • 相关文献

[1]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张应根,陈键,宋振硕,项丽慧,余文权,尤志明. 2020

[2]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王丽丽,陈键,陈林. 2023

[3]白茶萎凋环境控制设备的测评与应用研究. 张应根,邬龄盛,陈林,王振康. 2014

[4]白茶萎凋工艺研究概述. 陈林海,宋丹丹,潘哲瀚,陈键. 2010

[5]环境温湿度调控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张应根,王振康,陈林,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 2012

[6]不同花色种类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陈兴华,蔡良绥,林智. 2016

[7]高γ-氨基丁酸白茶加工工艺探讨. 邬龄盛,王振康,郭少平,叶石铃. 2012

[8]不同等级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林智. 2016

[9]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张磊,吴民亿,杨如兴. 2010

[10]贵州青茶工艺试验初报. 刘晓霞,郑文佳,郑道芳,申东,赵华富. 2010

[11]贵州青茶加工工艺研究. 刘晓霞. 2010

[12]东北地区玉米破碎原因及解决措施. 周云,曹毅,郑刚,王德华. 2007

[13]塔式干燥机烘干大豆的工艺及节能降耗措施. 李吉芬,王德华,董殿文,赵学工,周云. 2009

[14]蚕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干燥条件及其对活性成分的影响. 顾寅钰,李化秀,施新琴,乔鹏,王应民,郭光. 2017

[15]不同品质玉米在烘干过程中破碎率和裂纹率指标的合理确定. 崔国华,胡振义,李雅莲,安宁,李万军,程兴杰,徐波. 2002

[16]体外法评定烘干过程及组成比例对WDGS营养价值的影响. 杜艳芬,梁东梅,钟荣珍,李玉鹏,李海花,杨鸿雁. 2018

[17]茶叶烘干除渣系统研究与设计. 李震,杨硕林,乔文德. 2021

[18]海带自然晾晒与热泵烘干级联干燥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朱烨,江涛,张现广,洪扬,邢精珠. 2020

[19]固定床式花生荚果烘干设备匀风机构设计与仿真. 王嘉麟,谢焕雄,李国鹏,颜建春,魏海,吴惠昌. 2019

[20]基于多指标综合加权法的细毡毛忍冬花蕾加工工艺研究. 李旭东,吴宇,彭芳,毛常清,陶珊,张达,李生翠,赵豆豆,何欢,米亚东,李羿,张超.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