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鑫

作者: 刘鑫;黄兴如;张晓霞;邱吉国;徐冬青;何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多环芳烃;土壤;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紫花苜蓿;盆栽试验;大田试验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632-640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利用紫花苜蓿与PAHs降解菌株Rhizobium petrolearium SL-1联合修复土壤中PAHs,设置4个处理:不种苜蓿,不接根瘤菌(CK);不种苜蓿,接根瘤菌(菌);种苜蓿,不接根瘤菌(苜蓿);种苜蓿,接根瘤菌(苜蓿+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盆栽试验土壤取自山东新泰某焦化厂PAHs实地污染土壤,分别于处理20和60 d定期取样;大田试验农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某发电厂附近,分别于处理60和90 d定期取样。测定苜蓿的株高和干质量等生理指标,并利用GC/MS分析土样中的16种PAHs组分降解规律。[结果]盆栽试验中,"苜蓿+菌"处理20和60 d时的苜蓿株高和干质量指标均优于仅种植苜蓿处理;"苜蓿+菌"联合降解PAHs效果明显优于只种植苜蓿或只接菌处理;PAHs不同组分间的降解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3环、2环、4环、6环、5环。在大田试验中,60和90 d修复效果同样呈现"苜蓿+菌"联合降解PAHs效果大于只种植苜蓿或只接菌的处理。修复60 d后土壤中低环PAHs的降解率明显高于高环PAHs,PAHs降解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2环、3环、4环、5环、6环,但修复90 d后土壤中低环PAHs和高环PAHs的降解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AHs污染土壤或大田试验条件下接种菌株SL-1对紫花苜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并且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比单独微生物或植物修复能更有效地降解PAHs。

分类号: X17;X53

  • 相关文献

[1]外源物质强化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研究. 戚琳,宋修超,朱秀梅,司雨,关莹,张瑞敏. 2020

[2]大豆施用硫钙肥的效果研究. 宁晓光,赵秋. 2012

[3]尖孢镰刀菌PO-Yi对蔬菜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作用. 吕慧英,李高阳,方志辉,张帆,梁曾恩妮,单杨. 2018

[4]长沙蔬菜种植基地PAEs污染状况及其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梁曾恩妮,方志辉,吕慧英,李高阳,单杨. 2018

[5]尖孢镰刀菌PO-Yi对蔬菜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作用(英文). 吕慧英,李高阳,方志辉,张帆,梁曾恩妮,单杨. 2019

[6]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GC-QTOF)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和农药残留. 罗铭,王璐,贺泽英,彭祎,王雯雯,曹喆,刘潇威. 2014

[7]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分析及生态风险. 闫亮,邹芬芳,刘琳,丁相毅,宋华荣,廖思远,赵高峰. 2023

[8]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于国光,张志恒,叶雪珠,孙彩霞,袁玉伟,杨桂玲. 2009

[9]浑蒲灌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生态响应. 张娟,范书凯,杜晓明,杨俊诚,戴九兰. 2014

[10]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 平华,李杨,潘立刚,陆安祥,马智宏,栾云霞,王纪华. 2012

[11]GC-MS结合微量QuEChERS法快速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 谭华东,张汇杰,武春媛. 2020

[12]天津西青区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研究. 王迪,罗铭,张茜,戴礼洪,刘岩. 2012

[13]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风险分析. 于国光,叶雪珠,赵首萍,张永志,张棋,王钢军. 2011

[14]城市污水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对水体N_2O、N_2和O_2释放的影响. 胡茂俊,刘新红,高岩,易能,张振华,张力,王栋,严少华. 2016

[15]人工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 张少民,郝明德,李寒暝,白灯莎·买买提艾力. 2007

[16]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潘多锋,申忠宝,王建丽,高超,李道明,张瑞博,邸桂俐,钟鹏. 2012

[17]大田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蔗品种“福农41号”生长的影响. 谭彩丽,李廷化,雷崇华,韦金凡. 2015

[18]生物炭和膨润土改良风沙土理化性质及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玉,汤家喜,梁伟静,于小玉,向彪,谭婷. 2023

[19]丛枝菌根真菌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 韦金凡,龙艳艳,雷崇华,谭裕模,李廷化,陈廷速. 2016

[20]碱渣及钙镁多元复混肥农用研究. 柯玉诗,黄志红.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