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夏玉米产量调控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茜

作者: 梁茜;刘文亚;葛均筑;赵明;侯海鹏;杨永安;辛德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夏玉米;土壤容重;干物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9 年 1 期

页码: 111-115,198

摘要: 以京农科728和天塔619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条带深旋后0~10cm土层容重降低6.64%~17.42%.夏玉米吐丝期叶面积指数提高26.78%~46.11%(P<0.05),拔节前、拔节-吐丝和吐丝后净同化率分别提高16.27%~25.82%、5.23%~35.41%和3.83%~31.40%,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处理的夏玉米有效穗数增加19.73%~24.68%(P<0.05),穗长增长、秃尖长缩短、有效穗长显著增长,行粒数和穗粒数显著增加,而千粒重显著降低,夏玉米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均显著提高.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京农科728产量的影响. 梁茜,刘文亚,葛均筑,赵明,吴锡冬,侯海鹏,杨永安,辛德财. 2019

[2]平作宽窄行技术对春玉米产量调控效应研究. 史磊,王大为,隋阳辉,常程,张书萍,肖万欣. 2023

[3]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郭丽,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16

[4]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一夏玉米产量 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郭丽,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16

[5]施用氮锌肥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干物质和氮锌元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张盼盼,邵运辉,刘京宝,乔江方,李川,张美微,赵霞,黄璐. 2022

[6]叶面喷锌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和锌素累积分布的影响. 张盼盼,乔江方,李川,张美微,牛军,何佳雯. 2022

[7]山东省夏玉米密植产量提升的分析. 郑洪兵,赵洪梅. 2024

[8]麦前深松对夏玉米土壤物理性状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王万宁,强小嫚,刘浩,孙景生,马筱建,崔永生. 2017

[9]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库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张海斌,蒙美莲,陈有君,叶君,邵盈,张婷婷,刘坤雨. 2020

[10]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穆心愿,赵霞,谷利敏,冀保毅,丁勇,张凤启,张君,齐建双,马智艳,夏来坤,唐保军. 2020

[11]氮肥运筹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武文明,陈洪俭,王世济,魏凤珍,李金才. 2015

[12]不同深松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郑家明,孙占祥,冯良山,杨宁,白伟,冯晨,张哲,蔡倩,向午燕. 2019

[13]山东省褐土土壤容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韩成卫,孔晓民,宋春林,吴秋平,曾苏明,蒋飞,孙泽强. 2017

[14]粉垄耕作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并促进甘蔗维管组织发育和养分吸收. 李浩,黄金玲,李志刚,韦本辉,陈晓茹,韩世健,梁晓莹,李素丽. 2021

[15]垄作对土壤水热条件及旱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姜春霞,张伟,贺亭峰,张海红,赵旭志,刘恩科,康润扣. 2020

[16]隔年深松对土壤性质、根系活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闫伟平,张丽华,徐晨,赵洪祥,谭国波,孙宁,李斐,边少锋. 2020

[17]黑土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俊河,郝玉波,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 2014

[18]不同土壤容重条件下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刘战东,张凯,米兆荣,秦安振,黄超,马岩川,余轩,孙景生,黄世清,李长有,张景忙. 2019

[19]鲁西南褐土土壤容重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孙泽强,韩成卫,孔晓民,杨光,刘盛林,石宁,王学君. 2020

[20]深松处理对豫北农田土壤水分与作物耗水的影响. 张凯,刘战东,强小嫚,米兆荣,冯荣成,孙景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