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力条件下栽培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艳峰

作者: 张艳峰;李冬初;刘淑军;高菊生;秦道珠;蒋小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栽培密度;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稻田地力水平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9 年 14 期

页码: 8-12

摘要: 为研究合适的栽培密度对优化水稻群体结构和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的影响,选择高肥力和中低肥力稻田,设置5种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水稻秸秆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在高肥力稻田,宽窄行栽培分别比常规增产19.5%(MD5,13.41 t/hm~2),10.7%(MD4,12.42 t/hm~2),7.7%(MD3,12.09 t/hm~2)和0.6%(MD2,11.29 t/hm~2).中低肥力稻田分别增产8.2%(MD3,9.41 t/hm~2),6.3%(MD4,9.24 t/hm~2),5.7%(MD5,9.19 t/hm~2)和5.0%(MD2,9.12 t/hm~2).超级稻"大宽行窄株"栽培(40-15 cm),在高肥力稻田上显著增加株高和穗粒数.增强籽粒吸收氮、钾能力.超级稻生产要依据肥力水平适当调整移栽密度.在稻田肥力水平高时,超级稻宜采用"大宽行窄株"栽培模式,主攻大穗优势.肥力水平中低时,以"宽窄行"栽培(30-20 cm)产量表现更佳.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栽培密度对大粒香稻瘟病发生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李立江,王勇,罗德强,周维佳,江学海,李敏,姬广梅,蒋明金. 2021

[2]氮肥和栽插密度对功能型水稻不同基因型的产量及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 杨树明,曾亚文,方晓东,杜娟,普晓英,杨涛,王雨辰,普正贵. 2009

[3]寒地水稻不同类型品种适宜栽培密度探讨. 王翠玲. 2014

[4]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聂守军. 2007

[5]水稻新品种绥粳8号适宜密度与施氮量研究. 聂守军. 2007

[6]适宜密度与施氮量对水稻新品种绥粳18产量的影响. 刘宝海,聂守军,高世伟,刘晴,刘宇强. 2015

[7]栽培密度对水稻新品种“玉丰”产量构成影响的研究. 张三元,李彻,石玉海,张俊国,杨桂兰,赵劲松. 1997

[8]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王秋菊,常本超,孙兵,高盼,刘峰,高中超. 2015

[9]优化施肥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尹彩侠,孔丽丽,李前,侯云鹏,秦裕波,王蒙,刘志全,高明. 2020

[10]镁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和小萝 卜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吴光辉,王绥干,张冬明. 2023

[11]化肥与紫云英不同配比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徐昌旭,谢志坚,彭春瑞,王美清. 2010

[12]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邹长明,高菊生,王伯仁,申华平. 2006

[13]配方施肥对海口市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吴晨光,张冬明,李树香. 2023

[14]喷施新型叶面硅肥对闽北红壤区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利民,黄东风,钟守健,李昱,邱孝煊. 2022

[15]翻压绿肥后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徐昌旭,谢志坚,曹卫东,许政良,苏全平,李水荣,王云,秦文婧. 2011

[16]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徐明岗,李冬初,李菊梅,秦道珠,八木一行. 2008

[17]水肥管理措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黄东风,李卫华,王利民,林新坚,范平,邱孝煊. 2013

[18]新型增效复合肥料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周丽平,赵秋,张新建,宁晓光,袁亮,李燕婷,赵秉强. 2022

[19]吉林省中部一季稻区推荐施肥方法研究. 刘奕,王寅,李春林,焉莉,冯国忠,刘烁然,高强,何萍. 2018

[20]喷施新型叶面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利民,黄东风,邱孝煊,李昱,王鹰.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