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病病毒10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运泽

作者: 郭运泽;孙恩成;徐青元;步志高;吴东来;王凤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反向遗传;质粒系统

期刊名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ISSN: 1008-0589

年卷期: 2019 年 3 期

页码: 234-238

摘要: 为建立蓝舌病病毒(BTV) 10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将BTV16型BN96/16株10个基因节段分别克隆至pS111载体相应的酶切位点,构建10个重组质粒转染BSR细胞,拯救获得重组病毒,命名为rBTV-16.测序结果显示,拯救病毒rBTV-16与其亲本病毒wtBTV-16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经电镜观察,可见典型形态的环状病毒属病毒粒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rBTV-16能够感染细胞;病毒基因组检测结果显示,rBTV-16各个基因节段的长度与亲本病毒完全一致;病毒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rBTV-16与亲本病毒具有一致的复制特性.本研究建立的10质粒系统比传统体外转录拯救系统的操作过程简便,提高了拯救病毒的效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TV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852.65

  • 相关文献

[1]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的拯救. 曹有才,丁玉林,解希帝,张秀美,胡北侠,许传田,步志高,王凤龙. 2009

[2]携带GFP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拯救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刘翠,殷相平. 2018

[3]古典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 汪秀会,宫晓倩,刘晓敏,阮宝阳,李泽君,周艳君,童光志,于海. 2014

[4]H5N1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Fujian/1/01感染性克隆构建及其对小鼠致病性研究. 郭威,许传田,朱启运,陈海平,莫内. 2009

[5]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细胞高产株的拯救. 刘彦云,刘春国,石薇琳,王伟,吕让,刘明. 2012

[6]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祁小乐,王永强,高立,高宏雷,高玉龙. 2015

[7]牛Asia 1型口蹄疫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李爽,张润祥,宋鸽,高明春,刘湘涛,王君伟. 2009

[8]重组欧洲禽源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疫苗株的构建及免疫保护效力. 阮宝阳,宫晓倩,刘晓敏,汪琪,张鹏,汪秀会,王振勇,李泽君,王林. 2016

[9]口蹄疫反向疫苗研究进展. 杨波,杨帆,王松豪,张岩,曹伟军,殷宏,郑海学. 2014

[10]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duck/HuBei/49/05株反向基因操作系统的建立. 苏胜杰,许静,宋家升,李雁冰,希尼尼根. 2010

[11]基于反向遗传操作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型重组疫苗研究. 祁小乐,高立,王永强,高玉龙,高宏雷,王笑梅. 2014

[12]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发展及其应用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theReverseGeneticTechnologiesfor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 祁小乐1,王永强1,高立1,高宏雷1,高玉龙1,王笑梅1,2*QIXiaole1,WANGYongqiang1,GAOLi1,GAOHonglei1,GAOYulong1,WANGXiaomei1,2*. 2015

[13]猫杯状病毒2280株反向遗传系统的构建. 祖少坡,田进,吴红霞,孙雪,刘家森,黄倩倩,刘春国,刘大飞,曲连东. 2017

[14]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duck/FuJian/01/02株反向基因操作系统的建立. 索永兵,樊树芳,邓国华,温峰琴,希尼尼根. 2009

[15]鸽新城疫病毒毒力致弱株的拯救及免疫原性分析. 蒋艳玉,赵莎莎,孙娜娜,孙军峰,孔宪刚,刘胜旺,刘怀然. 2018

[1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突变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祁小乐,高立,吴关,邓小芸,余飞,张礼洲,秦立廷,高玉龙,王永强,高宏雷,刘娣,华育平,王笑梅. 2011

[17]牛Asia1型口蹄疫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李爽,张润祥,宋鸽,高明春,刘湘涛,王君伟. 2009

[18]鸭源H5亚型禽流感全禽源分子标记疫苗候选株的构建. 张文俊,薛涛,吴小伟,唐应华,彭大新,刘秀梵. 2011

[19]重组高产H1N1亚型猪流感疫苗株的构建与鉴定. 温峰,于海,黄梦,杨馥如,马继红,周艳君,李泽君,童光志. 2012

[20]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 王增,冯华朋,朱鹏阳,邬丽,曾显营,邓国华,施建忠,陈化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