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区不同年代冬小麦主栽品种根系性状及氮素利用率的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欢

作者: 陈欢;陈阜;乔玉强;郑成岩;邓艾兴;曹承富;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品种改良;根系形态;产量;氮素利用率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9 年 6 期

页码: 692-701

摘要: 为探明黄淮区冬小麦主栽品种的根系性状和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变化趋势,以12个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根袋盆栽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能力与生产力及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增长率分别为每年0.53%、0.38%、0.53%和0.59%,而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的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均随着年代推移和品种改良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成熟期的相应指标分别每年下降0.68%、1.48%、2.26%和0.78%;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亦显著降低,而比根长则呈显著递增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随着年代推移而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增长2.09%.此外,近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硝化势随年代推移和品种更新有增加趋势.可见,近期小麦品种比早期品种在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上更具有优势,可能与根系生长冗余的降低、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增强、根冠关系的协调优化以及硝态氮营养的增强等有关.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淹水对灌浆期冬小麦的根系形态、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彩霞,周新国,郭冬冬,郭树龙,王和洲,陈金平,姜新. 2013

[2]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节肥增效研究. 杨焕焕,孙克刚,张琨,和爱玲,杜君. 2017

[3]不同降水年型下免耕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李森,魏红义,武继承,杨永辉,丁晋利. 2021

[4]保水剂用量对冬小麦生长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李宗军,李学军,何方,侯占领,杨先明. 2013

[5]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研究. 孙克刚,杨焕焕,和爱玲,杜君,张运红,郑春风. 2017

[6]控失尿素对氮素利用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冬小麦增产效果的影响. 孙克刚,杜君,和爱玲,杨占平,刘高远,王春兰,岳艳军. 2024

[7]不同控释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李子双,谭德水,李洪杰,王薇,赵同凯. 2017

[8]非配子融合转移外源基因改良小麦品种. 林世兰,吐尔逊,吴新元,姚翠琴,李明盛,刘芝. 1991

[9]分形曲线度量与根系形态的分形表征. 杨培岭,任树梅,罗远培. 1999

[10]不同基因型冬小麦镉累积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的关系. 肖亚涛,吴海卿,李中阳,樊向阳,朱东海,吴大付,任秀娟. 2015

[11]小麦幼苗根系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分析. 刘洋,王克森,刘秀坤,王利彬,王灿国,郭军,程敦公,穆平,刘建军,李豪圣,赵振东,曹新有,张玉梅. 2021

[12]冬小麦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 邱新强,高阳,黄玲,李新强,孙景生,段爱旺. 2013

[13]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研究. 杨焕焕,孙克刚,张琨,杜君,和爱玲,张运红,李丙奇. 2018

[14]灌淤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氮的归宿. 向敏超,毛端明. 1994

[15]复合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刘宇辉,田秀平,张晴雯,张爱平,刘杏认,杨正礼. 2019

[16]加工番茄在中国的产业化进程及其发展潜力. 李建华,刘仲齐. 2009

[17]中国近代水稻品种改良的作用与影响. 夏如兵. 2010

[18]浙江省近期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的主要性状分析. 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许德海. 2003

[19]吉林省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光合生理特性对施氮量的响应. 曹玉军,刘志铭,兰天娇,刘小丹,魏雯雯,姚凡云,吕艳杰,王立春,王永军. 2023

[20]辣椒新品种的选育策略及育种工作的若干思考——以‘驻椒21’选育为例. 姜俊,赵红星,王勇,李艳,魏小春,马长生.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