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系统碳足迹及氮足迹综合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中督

作者: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碳足迹;氮足迹;稻麦生产系统;生态评价;生命周期评价法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9 年 7 期

页码: 1125-1133

摘要: [目的]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稻麦轮作区,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和活性氮排放源,定量评估稻麦系统碳足迹和氮足迹对实现该地区低碳绿色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农户调查问卷,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法,系统分析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系统碳足迹和氮足迹构成及大小,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系统单位面积碳足迹和氮足迹分别为CO2-eq 7728.8 kg/hm2和N-eq 190.6 kg/hm2.CH4排放和NH3排放分别是长江中游地区稻麦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和活性氮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稻麦生产碳足迹和氮足迹的39.0%和91.8%.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稻麦生产碳足迹和氮足迹主要受柴油和肥料的影响.在调研的稻麦生产农户中发现种植规模与碳足迹和氮足迹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小规模稻麦种植相比,大规模种植单位产量碳足迹和氮足迹分别降低了22.6%和43.9%.稻麦生产系统单位产量碳足迹、氮足迹随着产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大力发展节肥节水技术,同时构建机械化、规模化农作种植模式是实现长江中游地区农业节能减排和绿色高效的重要途径.

分类号: S181

  • 相关文献

[1]基于农户调查的长江流域双季稻生产碳、氮足迹分析-以江西和湖南为例.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2023

[2]中国马铃薯分省碳足迹核算与减排策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 韩欣怡,韩雪,李廷亮,李迎春,李阔. 2024

[3]江苏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分析. 季国军,纪洪亭,程琨,刘满强,江瑜,胡正锟,张岳芳,胡乃娟,唐若迪,胡锋. 2023

[4]种养循环模式的评价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叶小梅,王莉,张曼秋. 2022

[5]陇东黄土高原旱作主要粮食和饲草生产碳足迹核算. 周舒怡,杨潇,冯盼盼,于应文,沈禹颖. 2022

[6]基于生命周期法的中国2004-2015年油菜生产氮足迹分析.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2019

[7]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王志伟,王平,王迅,张学通,陈全功. 2009

[8]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评价与保护利用对策研究(上). 许健民. 2001

[9]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评价与保护利用对策研究(下). 许健民. 2001

[10]基于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的长江口生态健康状况评价. 谢志伟,杨刚,庄平,赵峰,耿智,蒋俊,张涛. 2024

[11]农业生态多维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王祺智,高懋芳. 2021

[12]空间信息技术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张婷婷,张涛,侯俊利,高宇. 2014

[13]乳山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崔毅,辛福言,马绍赛,宋云利,陈碧鹃,陈聚法. 2005

[14]呼玛河生态评价与生态红线的研究. 吴晓春,霍堂斌,张鸿军,王天才. 2014

[15]红壤区桉树人工林炼山后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生态评价. 吴俊,谭宏伟,刘永贤,熊柳梅,周柳强,谢如林,黄国勤,赵其国. 2013

[16]江苏如东贝类养殖区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廖勇,黄厚见,李磊,袁骐,蒋玫,沈新强,王云龙. 2012

[17]新疆"宽早优"模式下施氮量对棉田碳足迹的影响. 阮康,阮康,王香茹,贵会平,董强,李磊磊,魏学文,张西岭,张恒恒,宋美珍. 2021

[18]水稻碳足迹评估方法研究及碳足迹计算器开发. 刘晓珂,黄红星,韩威威. 2018

[19]滨海滩涂垦区主要大田作物生产碳足迹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李强,杨文慧,邹晨昕,徐新悦,李建国,张忠启. 2019

[20]新疆棉花//花生间作碳足迹研究. 赵亚飞,李强,侯献飞,司彤,王铭伦,王月福,邹晓霞.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