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榨亚麻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超标的防控措施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余盖文

作者: 余盖文;史训旺;黄庆德;周鑫;洪梦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麻籽油;苯并(a)芘;炒籽;压榨;防控;热重曲线

期刊名称: 中国油脂

ISSN: 1003-7969

年卷期: 2019 年 9 期

页码: 91-94

摘要: 针对亚麻籽油产品质检经常出现苯并(a)芘含量超标问题,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炒籽压榨生产亚麻籽油工艺中炒籽温度、炒籽时间对压榨亚麻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规律和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炒籽温度超过180℃后,炒籽温度越高,压榨亚麻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越高,且苯并(a)芘含量超过国标限量值(10μg/kg)的炒籽时间越短,说明炒籽温度过高是出现产品苯并(a)芘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热重分析实验发现亚麻籽在172~174℃有热失重速率谷值,超过该温度后,热失重速率快速升高,说明有机物大量裂解从而快速生成苯并(a)芘;结合炒籽实验和热重分析实验,防控苯并(a)芘含量超标的适宜炒籽温度为不高于170℃; 170℃炒籽75 min压榨得到的亚麻籽油苯并(a)芘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值(10μg/kg),可以作为有效防控苯并(a)芘含量超标的技术措施.

分类号: TS225.1

  • 相关文献

[1]浓香葵花籽油生产技术研究. 张亚丽,黄庆德,马建国,朱正伟,李来江. 2016

[2]环渤海石油污染对海区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 孙晓杰,李兆新,邢丽红,郭萌萌,盛晓风. 2016

[3]苯并(a)芘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宋超,范立民,孟顺龙,裘丽萍,贾旭淑,胡庚东,陈家长. 2013

[4]烟熏食品中苯并(a)芘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方法. 黄靖芬,李来好,陈胜军,杨贤庆. 2007

[5]饲料用混合油脂中苯并(a)芘测定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仇海瑀,薛敏,李军国,李俊,董颖超,牛力斌,秦玉昌. 2011

[6]苯并(a)芘、多氯联苯和滴滴涕暴露对剑尾鱼肝组织块CYP1A、P-gp mRNA表达的影响. 邓美英,李凯彬,李强,刘春,吴淑勤. 2013

[7]剑尾鱼P-糖蛋白基因全长cDNA克隆、分析及组织分布. 王芳,李凯彬,聂湘平,刘春,劳海华,王英英,梁慧丽,吴淑勤. 2013

[8]内标校准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 王秀嫔,李培武,王琳,张文,张奇. 2011

[9]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宋超,裘丽萍,范立民,孟顺龙,贾旭淑. 2014

[10]控温发酵生产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压榨和精制工艺探讨. 沙惠琴,孙明日,张林. 2015

[11]油棕果不同压榨条件对其果肉出油率的影响. 李国杰,邓干然,曹建华,郑爽,李玲,崔振德. 2016

[12]基于微波预处理油菜籽的压榨油和浸出油理化品质比较. 杨湄,李文林,刘昌盛,周琦,郑畅,黄凤洪. 2014

[13]植物油制取过程中磷脂的变化研究进展. 魏春磊,万楚筠,郭婷婷,陈思涵. 2021

[14]薏米营养保健酒的研制及其甘油三酯的测定. 王琛,李韬,张宏宇,吕玉璋. 2008

[15]复合型椰汁饮料的制备工艺. 段宙位,符志海,谢辉,何艾,林资民,窦志浩. 2017

[16]荠蓝籽冷榨制油和荠蓝籽油精炼工艺研究. 黄庆德,王江薇,黄沁洁,黄凤洪. 2006

[17]亚麻籽打磨脱胶-榨油联合加工工艺. 黄庆德,邓乾春,许继取,朱正伟,曹伟伟. 2015

[18]制油工艺对紫苏油品质的影响研究. 刘本同,温贺,秦玉川,王丽玲,方茹,贺亮,杨柳,杨少宗,江伟,王衍彬. 2022

[19]HACCP体系在压榨法芝麻香油加工中的应用. 马莹,刘继红,张军锋,黄纪念. 2012

[20]压榨对酿酒葡萄皮渣酚类物质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王霄倩,李志宇,吕佳恒,刘丽娜,孙玉霞.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