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京农科728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茜

作者: 梁茜;刘文亚;葛均筑;赵明;吴锡冬;侯海鹏;杨永安;辛德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9 年 27 卷 4 期

页码: 122-126,133

摘要: 以京农科728(JNK728)为试验材料,研究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 表明,与铁茬直播(CK)相比,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SS)提高JNK728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4.98%,降低干物质在叶片的分配,提高干物质向子粒转运的比例.SS处理由于小双行精播技术,显著增加JNK728的群体密度11.02%~ 97.78%,收获穗数得到极显著的增加;密度增加导致SS处理JNK728穗长缩短12.50%(p<0.01),秃尖长显著增长15.71%,穗粗显著增粗24.34%,行粒数减少9.33%(p<0.05),穗粒数极显著减少9.95%,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与CK相比,SS处理使JNK728产量提高21.40%(p<0.01).综上,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可以通过密度增加,增加干物质积累总量,增加收获穗数,实现黄淮海平原北部夏玉米增产.

分类号: S513.047

  • 相关文献

[1]密度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向龙,张晓东,张中宝,张立全,吴忠义. 2015

[2]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夏玉米产量调控效应研究. 梁茜,刘文亚,葛均筑,赵明,侯海鹏,杨永安,辛德财. 2019

[3]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戴明伏. 2008

[4]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蔡倩,孙占祥,郑家明,王文斌,白伟,冯良山,杨宁,向午燕,张哲,冯晨. 2021

[5]普通、控释尿素配比对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黄科程,李孝东,朱从桦,龙文靖,袁继超,孔凡磊. 2017

[6]北方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特性研究. 孙玉友. 2012

[7]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寇思荣,何海军. 2003

[8]不同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王秀全,何丹,张华,卢庭启,蒋晓芳. 2014

[9]化控剂玉黄金对玉米品种东农253穗部和抗倒性影响. 魏湜,杨振芳,顾万荣,李晶,陈喜昌,张立国,李波. 2015

[10]基于双标图的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综合分析. 吴珊珊,张春原,毛振武,陈传永,李哲,李瑞媛,邢锦丰,王元东. 2021

[11]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刘海燕. 2009

[12]旱地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综合分析. 陈刚,张中东,王璞,陶洪斌. 2012

[13]超高产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边少锋,赵洪祥,孟祥盟,方向前,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闫伟平. 2008

[14]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衡单6272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岳海旺,陈淑萍,卜俊周,谢俊良,彭海成. 2013

[15]播期与密度对郑单958产量形成的影响. 聂林雪,逄焕成,朱海燕,李玉义,于吉琳. 2014

[16]不同密度对郑黄糯2号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 2009

[17]缓控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长军,蒙静,武东波,肖庆红. 2014

[18]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 柯福来,马兴林,黄瑞冬,王传海,徐安波. 2010

[19]辽西地区应用缓释肥料对玉米产量及生产效益的影响. 董智,邓林军,董俊,向午燕,靖凯,侯志研. 2017

[20]水分严重胁迫对玉米不同基因型的影响. 山军建,罗淑平.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