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素纳米材料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静

作者: 黄静;刘霄悦;张建成;张初署;唐月异;王冕;朱立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碳素纳米材料;黄曲霉毒素;吸附过程;吸附机理;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539-5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因此脱除食品中的AFB1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碳素纳米材料对AFB1的吸附机理,研究石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对AFB1的吸附,建立等温吸附曲线,进行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分析,结合结构表征,探究其吸附过程,并用这3种碳素纳米材料脱除食品(食用醋、花生奶、花生油)中的AFB1。结果表明,3种碳素纳米材料对AFB1的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R~2为0.944 1~0.988 5)、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73 5~0.997 2),吸附以多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均为自发放热过程,温度会影响碳素纳米材料的吸附能力,在25~45℃条件下,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进行。3种碳素纳米材料对AFB1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综合考虑,石墨烯的吸附能力最强,可有效脱除食品(食用醋、花生奶、花生油)中的AFB1。本研究系统探究碳素纳米材料对AFB1的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可为碳素纳米材料用于脱除食品中的AFB1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分类号: TB383.1%O647.3%TS205

  • 相关文献

[1]湘南红壤对NO_3~-和SO_4~(2-)的吸附机理研究. 陈铭,谭见安,孙富臣,刘更另. 1993

[2]聚4-乙烯基吡啶功能微粒的制备及其对白坚木皮醇的吸附. 张尧,桂红星,李积华,郭宏斌,郭建峰,张建平. 2015

[3]热处理凹凸棒土对小白菜根际土壤中镉毒性缓解效应及其吸附机理. 谢伟芳,程婷,王文华,柳玲玲,周瑞荣,张邦喜. 2021

[4]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去除水体石油烃研究进展. 范福强,李颖洁,方栩,李继超,李丹怡,黄慧茹. 2022

[5]耐镉细菌菌株的分离及其吸附镉机理研究. 林晓燕,牟仁祥,曹赵云,朱智伟,陈铭学. 2015

[6]石墨相氮化碳在食品分析前处理制备技术中的发展和应用. 马帅,由天艳,王坤,王蒙,潘立刚. 2020

[7]溶液pH对红壤吸持磷机理的影响. 陈铭,刘更另,孙富臣. 1995

[8]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唐丹,张丽青,周波,李莉,蔡忠强. 2013

[9]磁性生物炭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吴简,刘朋虎,叶菁,王义祥,翁伯琦. 2018

[10]湘南第四纪红壤吸附SO_4~(2-)的机理研究. 陈铭,谭见安,孙富臣,刘更另. 1995

[11]扇贝内脏团中耐镉菌株的分离及其吸附镉机理. 赵艳芳,翟明丽,宁劲松,翟毓秀,尚德荣,盛晓风,丁海燕. 2018

[12]影响乳品安全的风险因子黄曲霉毒素. 王丽芳,姚一萍,高天云,骆洪. 2013

[13]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脱毒方法. 杨忠诚,刘镜,龚铭,龚俞. 2016

[14]生物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进展. 刘付香,李玲,梁炫强. 2010

[15]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 刘艳丽,陈建华,王芳,李伟. 2010

[16]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胡东青,庞国兴,张治宇,刘爱华,陈欣,张建成. 2011

[17]富含色素类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研究. 杨贵芝,刘晓霞,邹建宏,傅武胜,肖晶,方勤美. 2014

[18]青粗饲料中多种黄曲霉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郑会超,周育,黄新,吉小凤,吴建良,蒋永清. 2014

[19]牛奶中6种黄曲霉毒素的3种液相色谱法比较. 李红艳,吴雨,尚才人,张水锋,徐腾洋. 2016

[20]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对我国居民消费安全和花生产业的影响. 丁小霞,李培武,周海燕,白艺珍,印南日.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