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控剂对玉米光合、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可攀

作者: 杨可攀;顾万荣;王悦力;李文龙;孟瑶;孙继;陈喜昌;杨德光;魏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内源激素;光合酶;茎秆力学特性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75-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9叶期喷施密高和KP(主要成分DCPTA和ETH),在玉米5个生育时期测定叶片光合酶活、内源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参数,并进行测产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大田条件下化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密高和KP后叶片SPAD、P_n、RuBPc和PEPc显著提高,增加叶片IAA、GA和ZR含量并降低ABA含量。玉米茎秆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穿刺强度、横折强度和田间致倒伏推力有所增大,降低扁率及子粒含水量,密高和KP处理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6.47%和9.23%。相关性分析表明,除AB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外,光合和其他激素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EPc、SPAD在完熟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RuBPc在乳熟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P_n在灌浆初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生理成熟后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魏雯雯,刘彦佐,吴杨,姚凡云,曹玉军,梁杰,刘小丹,刘志铭,徐文华,王立春,张晓龙,王永军,吕艳杰. 2024

[2]光氧化条件下两个水稻品种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酶活性的变化. 焦德茂,季本华. 1996

[3]NaCl胁迫对甜瓜生理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周梦迪,胡志程,付秋实,王怀松. 2020

[4]长江中游夏玉米成熟期茎秆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士龙,贾海涛,贺正华,黄益勤. 2020

[5]种植密度对不同耐密夏玉米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谷利敏,乔江方,张美微,朱卫红,黄璐,代书桃,董树亭,刘京宝. 2017

[6]玉米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的比较. 贾小霞,王汉宁,孔维萍,梁慧光,张金文. 2009

[7]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育性转换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汤继华,赫忠友,陈伟程,谭树义,谢惠玲,李永亮. 2003

[8]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内源激素含量及Asr1基因表达的调节. 李馨园,杨晔,张丽芳,左师宇,李丽杰,焦健,李晶. 2017

[9]内源激素对不同穗库特性玉米自交系雌穗发育的影响研究. 王久光,吕学高,王国强,刘志斋,刘朝显,蔡一林. 2014

[10]微生物源抗逆剂对玉米根系内源激素含量影响. 李明,马启全,赵洪军,陶波,宋伟丰,翟喜海,潘亚清. 2012

[11]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张永中,张谦,沈亚欧,高世斌,唐海涛,何文铸,谭君,张彪,潘光堂. 2013

[12]RBSDV所致玉米粗缩病不同病级植株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研究. 张爱红,任萍,邸垫平,苗洪芹,曹克强. 2011

[13]低温胁迫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萌发的生理响应. 杨浩,曹庆军,杨粉团,孔凡丽,苏德悦,李刚. 2023

[14]不同类型春玉米灌浆期间籽粒中内源激素IAA、GA、ZR、ABA含量的变化. 王艳芳,崔震海,阮燕晔,马兴林,关义新,张立军. 2006

[15]不同休眠玉米种子内源激素的含量测定和分析. 冷亦峰,夏超,周树峰,兰海. 2015

[16]不同类型玉米灌浆过程中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动态. 刘延忠,李习民,刘惠惠,齐文增,陈令梅. 2010

[17]高产棉花叶片内源激素与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关系及其对棉铃增重机理的研究. 陈德华,何钟佩,徐立华,周桂生,吴云康. 2000

[18]火龙果茎段及花药愈伤组织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范建新,邓仁菊,王永清,罗立娜,韩树全,刘荣. 2017

[19]南方丰水梨内源激素含量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 黄宁珍,李顺辉,赵志国,黄志琼,石云平,唐凤鸾. 2014

[20]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甘蔗幼苗抗寒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陈明辉,杨丽涛,张保青,李杨瑞.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