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处理对不同类型茶叶的氨基酸组成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高中

作者: 杨高中;彭群华;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γ-氨基丁酸;加工工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抗氧化活性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222-2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经厌氧处理 7 h 后的同一批茶鲜叶原料,根据不同加工工艺分别制备成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和黑毛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变化、以及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包括细胞抗氧化能力以及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吸收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鲜叶经厌氧处理后加工而成的不同类型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显著提高,其中绿茶中的 GABA 含量最高(2.21 mg·g-1),乌龙茶次之(2.19 mg·g-1),红茶最低(0.86 mg·g-1);绿茶和黑毛茶对 ACE 的抑制率最强,分别为 35.7%和 37.2%,而红茶对 ACE 的抑制活性最弱,抑制率为 23.8%;此外,研究发现,相同茶鲜叶原料经厌氧处理后加工而成的不同类型茶叶中,绿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强。

分类号: TS272

  • 相关文献

[1]加工工艺对白茶、乌龙茶、红茶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王丽,叶乃兴,郑德勇,杨江帆,邬龄盛. 2016

[2]大球盖菇肽基料超声制备及其食药特性分析. 李文,陈万超,马海乐,吴迪,张忠,杨焱. 2022

[3]高γ-氨基丁酸白茶加工工艺探讨. 邬龄盛,王振康,郭少平,叶石铃. 2012

[4]加工工艺对茶叶硒组成及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 罗红玉,邓敏,杨海滨,盛忠雷,袁林颖. 2017

[5]茶叶EGCG在不同茶类加工过程的变化初探. 陶湘辉,陈常颂,林郑和,钟秋生,游小妹. 2010

[6]辣木叶γ-氨基丁酸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 刘能,周伟,林丽静,李积华,郭长青,雷少玲,陈军. 2017

[7]不同花色种类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陈兴华,蔡良绥,林智. 2016

[8]特异茶树品种“紫娟”不同茶产品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吕海鹏,梁名志,张悦,王立波,林智. 2016

[9]佛手凉果加工过程中功能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张受恩,安可婧,白卫东,黄桂颖,王宏,肖更生,杨启财,杨婉媛. 2024

[10]不同等级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林智. 2016

[11]不同加工工艺对蒲公英叶茶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张怡,柳洪入,姚连谋,邓国华,乔勇进. 2023

[12]克氏原螯虾虾头模拟胃肠道消化产物中ACE抑制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李锐,邹茜,孙玉林,王林,冯明会,李想. 2019

[13]动植物源蛋白体外消化产物结构性质及ACE抑制活性. 梁婷婷,佟立涛,蒲华寅,王丽丽,周闲容,鞠志远,周素梅,黄峻榕. 2018

[14]胃蛋白酶水解甘薯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研究. 王硕,木泰华,李鹏高. 2011

[15]槟榔籽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于鑫,唐敏敏,罗家欣,宋菲,朱婷婷,陈华,赵松林. 2024

[16]影响红曲酒糟发酵物γ-氨基丁酸含量的因子分析. 陈豪锋,朱兰琴,朱丹华,薛临生,张乃文,王用富,陈铭. 2010

[17]提取植物产品中γ-氨基丁酸的方法研究. 钱爱萍,颜孙安,林香信,陈卫伟. 2010

[18]不同杀青方式对茶样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沈强,潘科,郑文佳,罗显扬,张建. 2013

[19]福建产太子参氨基酸成分分析. 陈体强,吴锦忠,钱爱萍. 2007

[20]不同基因型龙眼果实中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 郑少泉,姜帆,黄爱萍,高慧颖,邓朝军,陈秀妹,郑金贵.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