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II.相关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世煌

作者: 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混合选择;外来种质;相关响应;产量;植株形态;收获指数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5 年 21 卷 5 期

页码: 51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在两个源于亚热带的优质蛋白玉米(QPM)群体, 中群13和中群14中?对早开花性状进行行?轮混合选择, 籽粒产量和植株形态特征发生显著的相关响应。1989至1991年在北京作的3年评价试验中中群13和中群14平均每轮每亩籽粒产量分别增加41.8(28.7%)和41.5kg(29.0%)与线性回归响应(b=37.4和40.4kg)相吻合。1991年在北京、济南、武功、功成都和海南三亚作的5点联合试验中, 平均每轮增加产量13.3(5.4%), 与线性回归响应(b=12.7和10.1kg)吻合。籽粒产量增长的原因是空株率减少, 单株有效穗数增多,经济系数和单株穗数重有所提高。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 Ⅱ.相关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1995

[2]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Ⅰ.开花期性状的直接选择响应. 张世煌,石德权,徐家舜,杨引福,康继伟,汪黎明. 1995

[3]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全选择研究.I.开化期性状的直接选择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杨引福,康继伟,汪黎明. 1995

[4]不同玉米品种生产力和水分适宜性研究. 张健,池宝亮,黄学芳,樊修武,张冬梅,郭志华. 2007

[5]春玉米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抗旱指数的运用研究. 张健,池宝亮,黄学芳,樊修武,张冬梅,郭志华. 2007

[6]外来玉米种质在吉林省的应用与创新. 焦仁海,刘兴二,徐艳荣,代秀云,仲义,孙发明. 2016

[7]玉米外来种质研究和利用及其进展. 檀国庆,刘兴贰,王玉贞,吴凤新. 2002

[8]混合选择法对玉米群体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 刘志鹏,雍洪军,李新,张德贵,李明顺,张世煌,王振华,李新海. 2011

[9]混合选择与改良S_1家系选择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研究. 彭泽斌,刘新芝. 1993

[10]不同生态条件混合选择对4个玉米群体综合农艺性状的改良效果研究. 邱贵兰,李燕,岩罕温龙,罗曦,李红梅,马孝玲,李晓叶,赵后娟,杜林,夏馨雨,唐海涛,吴元奇. 2024

[11]春玉米中单909农艺性状和产量对密植的响应及其在东北不同区域的差异. 宋振伟,齐华,张振平,钱春荣,郭金瑞,邓艾兴,张卫建. 2012

[12]耐低磷胁迫下玉米自交系幼苗的生长及磷素分配特征. 陈宇,张慧,薛艳芳,刘霞,高文伟. 2015

[13]稻草覆盖马铃薯茬对后季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徐春梅,王丹英,邵国胜,符冠富,章秀福. 2008

[14]利用农垦58衍生系研究浙江省晚粳产量和植株形态的改良. 王丹英,章秀福,李华,徐春梅,钱前,廖西元. 2007

[15]冬前镇压和灌溉对冬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蔡斌,禚其翠,王法宏,张宾,司纪升,李升东,孔令安,冯波,李华伟. 2019

[16]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小麦品种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冯波,李升东,李华伟,王宗帅,张宾,王法宏,孔令安. 2019

[17]不同种植密度对塔额垦区食葵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王贺亚,罗静静,孟玲,王鹏,艾海峰,李怀胜,王斌,柳延涛. 2023

[18]短日照与氮素营养对十倍体草莓‘桃熏’植株形态与开花结果的影响. 宁功伟,阮继伟,李俊杰,瞿素萍,吴学尉,蒋海玉,汪国鲜. 2019

[19]玉米产量潜力及超高产物质积累途径优化分析方法. 王存凯,陈鹏飞,陶洪斌,孟祥盟,刘慧涛,刘武仁,王璞,廖树华. 2014

[20]间套作和施磷对玉米籽粒磷质量分数和体内磷素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夏海勇,赵建华,王志刚,刘红亮,师永沿.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