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赖氨酸美拉德产物分级组分对香蕉酶促褐变的抑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以道

作者: 刘以道;周娅;李芬芳;袁德保;李奕星;郑晓燕;谭琳;陈娇;金志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香蕉;酶促褐变;抑制;美拉德产物;分级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10 期

页码: 2025-203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酶促褐变是香蕉加工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非硫安全高效抑制剂的筛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美拉德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简称MRPs)展示了其良好的抑制酶促褐变的能力,然而美拉德产物分级组分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透析处理得到大于和小于3 500 u的分级组分,比较其抑制香蕉酶促褐变的相关能力,并对抑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MRPs中,MW>3 500 u的MRPs具有较好的还原力,MW<3 500 u的MRPs具有较好的DPPH·清除率、螯合铜离子能力以及抑制多酚氧化酶酶活的能力。MW<3 500 u的MRPs对游离酶抑制常数(K I)和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 IS)分别为0.198 mmol/L和1.508 mmol/L,抑制类型属于混合型抑制。

分类号: S668.1

  • 相关文献

[1]果糖-赖氨酸模型体系美拉德产物不同级分对抑制香蕉酶促褐变相关性质的影响. 周娅,张海德,李奕星,李芬芳,袁德保. 2013

[2]不同方法对早酥梨和华酥梨果汁褐变的抑制效果. 袁江,张绍铃,曹玉芬,吴俊,田路明,董星光. 2011

[3]初始pH值对果糖-赖氨酸模型美拉德产物抑制香蕉酶促褐变相关性质的影响. 郑杰琼,李芬芳,袁德保,王必尊,金志强. 2012

[4]广西香蕉寒害分级标准初探. 邹瑜,牟海飞,李朝生,林贵美,李小泉. 2011

[5]果糖-赖氨酸体系美拉德反应产物结合低温脉冲电场灭菌对香蕉汁品质的影响. 高祺,袁德保,杨劲松,李芬芳,李奕星,王朝政,陈娇. 2015

[6]水果酶促褐变生理研究进展. 杨巍,尹杰卉,高文民. 2012

[7]丝瓜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康娟,庄尹宏,林碧英,温庆放,温文旭,朱海生. 2017

[8]植物中多酚氧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李小波,熊兴耀. 2020

[9]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及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曾璐,李小波,熊兴耀. 2019

[10]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的影响. 林青,周聪,李学进,李卢,李喜宏,李冀新. 2021

[11]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及防控技术机制研究进展. 温雪珊,时月,郑煜焱,王瑞琪,马越,赵晓燕,张超. 2022

[12]绿豆芽防褐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闫星羽,陈存坤,薛文通. 2021

[13]黄冠梨果皮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龚新明,崔彦红,关军锋,李雪梅,张继澍. 2008

[14]苹果非硫护色技术研究. 林亲录,陈煦,黄中培. 2012

[15]马铃薯加工中褐变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王海艳,王立春,田国奎,娄树宝,徐洪岩,李凤云,郝智勇. 2014

[16]黄金梨CA贮藏中果心褐变与相关理化因子的关系. 石磊,阎根柱. 2019

[17]桃酶促褐变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陈维宁,李旋,王文月,毕金峰. 2024

[18]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马铃薯酶促褐变评价. 陈明俊,罗小波,曹贞菊,尹旺,阳腾,舒启琼,张恒,李飞. 2024

[19]三种保鲜剂对结球生菜酶促褐变的影响. 饶先军,刘升,颜丽萍. 2010

[20]基于萝卜软罐头酶促褐变控制的护色工艺研究. 华颖,沈国华,刘大群.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