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措施对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及重庆沱茶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红玉

作者: 罗红玉;陈世春;陈善敏;江宏燕;王奕;常睿;袁林颖;杨娟;钟应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防控措施;重庆沱茶;茶叶品质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

ISSN: 1673-890X

年卷期: 2023 年 17 卷 007 期

页码: 134-138

摘要: 为了探寻适宜重庆茶区夏秋季沱茶生产的小贯小绿叶蝉防控措施,比较"友好型色板"(处理F1)、"友好型色板+化学农药"(处理F2)、"友好型色板+生物农药"(处理F3)3种防控处理对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茶鲜叶品质及所制沱茶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F3的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显著减少,茶鲜叶产量比处理F2仅低11.3%,产值却高32.4%;茶鲜叶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F1,分别高出14.54%、7.93%;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处理F2,高出92.37%;咖啡碱,没食子酸,EGC,EGCG含量,酚氨比值比处理F1、处理F2 分别降低 33.45%、40.44%,49.86%、39.85%,41.77%、37.83%,142.0%、115.23%,1.80、1.69.2)所制沱茶中,处理F3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处理F2的73.27%,EGCG显著低于处理F1、F2,分别低16.68%、25.35%;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值最低,为1.53;处理F3所制沱茶感官品质最好,其茶汤、叶底、色泽较绿,滋味较醇.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对危害不同桑树品种的侧多食跗线螨虫口数调查分析. 高翔,陈世良,俞秀琼,高建华. 2011

[2]干燥工艺对重庆沱茶原料茶贮藏品质的影响. 罗红玉,王奕,钟应富,袁林颖,杨娟,张莹,王杰,邬秀宏. 2018

[3]干燥工艺对重庆沱茶及其毛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罗红玉,王奕,谷雨,袁林颖,杨娟,王廷华,张莹,王杰,钟应富. 2022

[4]重庆沱茶粉对蛋糕焙烤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陈善敏,袁林颖,杨娟,罗红玉,王杰,钟应富. 2023

[5]贵州及南方其他部分省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调查与考订. 于晓飞,孟泽洪,杨茂发,周玉锋,韩畅,邹晓. 2015

[6]西藏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 翟卿,张力,瓮青芬,曹振民,曹龙,王香,王保海. 2020

[7]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抗、感茶树品种挥发物的释放. 任倩倩,庄明珠,蔡晓明,边磊,罗宗秀,李兆群,尤民生,陈宗懋,金珊. 2020

[8]不同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伟立,叶涛,孙钦玉,牛婷婷,张家侠. 2023

[9]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订正及对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再认识. 秦道正,肖强,王玉春,乔利,张丽. 2014

[10]小贯小绿叶蝉区域性发生规律口综合防治. 王迎春,龚雪蛟,徐正祥,罗凡. 2018

[11]小贯小绿叶蝉区域性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王迎春,龚雪蛟,徐正祥,罗凡. 2018

[12]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各虫龄形态特征. 孟召娜,边磊,罗宗秀,李兆群,辛肇军,蔡晓明,田军,万云龙. 2018

[13]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对茶叶害虫的控制效果. 刘梅,张昌容,班菲雪,刘少兰,冉乾军,尚小丽,曾广,曹宇,孙月华. 2021

[14]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生长发育对自身视觉能力的影响. 谭畅,单瑶,周孝森,姚秋怡,蔡晓明,边磊. 2023

[15]小贯小绿叶蝉水状唾液蛋白的鉴定及其参与茶树"叶蝉烧"症状形成的初步研究. 闫佳伟,陈宗懋,李兆群,罗宗秀,边磊,蔡晓明,金珊. 2023

[16]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感器及网粒体的超微形态. 乔利,张丽,秦道正,李伯辽,卢兆成,李慧龙,夏明聪. 2016

[17]2种小绿叶蝉触角化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乔利,秦道正,任红楼,夏明聪,李慧龙,卢兆成. 2016

[18]小贯小绿叶蝉在5个茶树品种(系)上的蜜露排泄量与茶树叶片结构比较. 刘丰静,冉伟,李喜旺,汪素琴,孙晓玲. 2020

[19]小贯小绿叶蝉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于永晨,肖斌,孙晓玲. 2018

[20]张冠李戴话茶小绿叶蝉. 肖强.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