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棉“苏杂16”的杂种优势及F_2自交衰退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钱大顺

作者: 钱大顺;许乃银;狄佳春;张香桂;刘剑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种棉;杂种优势;自交衰退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01 年 17 卷 01 期

页码: 10-1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苏杂 16”为材料 ,连续两年测定其F1、F2 的 14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自交衰退率。结果表明 :①苏杂 16F1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衣分除外 )的中亲优势与竞争优势均达极显著水平 ,其中铃重优势大于结铃数优势 ;铃重构成因素中单铃种子数和结籽效率的杂种优势极显著 ;纤维品质性状中 ,比强度中亲优势显著 ,竞争优势极显著。②苏杂 16F2 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衣分除外 )的杂种优势虽存在衰退现象 ,但中亲优势与竞争优势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其中铃数优势大于铃重优势 ;铃重构成因素中以子指的优势为主。③苏杂16F1、F2 的衣分均具微小中亲优势 ,而竞争优势显著低于对照“泗棉 3号” ;纤维整齐度均与亲本及对照接近 ,麦克隆值的竞争优势均显著 ;F1、F2 的株高杂种优势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④F1杂种优势大的性状 ,其F2 自交衰退率一般也较大。⑤只要亲本选配得当 ,F2 是可以利用的。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大豆杂种产量和品质性状早世代优势和亲本配合力分析. 杨加银,盖钧镒. 2009

[2]新杂种棉苏棉17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承泓良,陈国平,冷苏风,何旭平,肖松华,王庆华. 2000

[3]二倍体杂种优势马铃薯育种的展望. 李颖,李广存,李灿辉,屈冬玉*,黄三文. 2013

[4]高品质棉杂种一代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优势表现. 张香桂,周宝良,陈松,张震林. 2003

[5]影响杂种棉马克隆值的相关因子分析. 陈旭升,狄佳春,刘剑光,许乃银,肖松华. 2001

[6]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 2009

[7]芹菜耐抽薹性杂种优势及亲子间相关性分析. 王武台,高国训,吴锋,刘惠静. 2012

[8]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张明生,陈晓静. 2000

[9]粳稻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剖析. 江建华,刘强明,卢超,张红,刘晓丽,党小景,牛付安,Manamik Caleb BRERIA,赵凯铭. 2012

[10]六棱大麦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的研究. 郭军,王赛勤. 1995

[11]广适高产玉米杂交种金玉506穗部性状改良效应. 郭向阳,兰琴英,王安贵,祝云芳,刘鹏飞,陈泽辉. 2017

[12]徐州芽黄品系与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张正敏,陈萍,李卫华,王阶祥,胡新燕,冯营. 2009

[13]苦瓜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余中伟,向长萍. 2008

[14]大豆杂种产量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 杨加银,贺建波,管荣展,杨守萍,盖钧镒. 2010

[15]大麦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种的优势研究. 周美学,黄志仁,许如根,郭军. 1995

[16]水稻光温敏核质互作型不育系的选育. 刘金波,徐大勇,潘启民,秦德荣,方兆伟,陈庭木,卢百关,樊继伟,李健,刘艳,迟铭,王宝祥,杨波,樊宁声. 2011

[17]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王赛勤,郭军. 1996

[18]高梁育种工作的回顾. 宋高友,苏益民. 1996

[19]谷子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宋国亮,冯小磊,范光宇,史高雷,李双东,王峰,王晓明,赵治海. 2017

[20]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闵绍楷,汤圣祥.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