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烟粉虱田间种群隐种鉴定及对溴氰虫酰胺和氟吡呋喃酮的敏感性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磊

作者: 郭磊;黄新意;梁延坡;刘想想;褚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烟粉虱;隐种;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溴氰虫酰胺;氟吡呋喃酮;敏感性;海南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09-2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海南烟粉虱Bemisia tabaci田间种群对2种新型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和氟吡呋喃酮的敏感水平,为杀虫剂的合理施用与烟粉虱的田间抗性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1月采自海南省6个地点烟粉虱田间种群为材料,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mtCOI)测序及mtCOI PCR-RFLP分子标记对采集种群隐种进行鉴定;采用浸叶法测定溴氰虫酰胺和氟吡呋喃酮2种药剂对各地区田间种群的致死中浓度(LC_(50))。【结果】在海南省6个烟粉虱田间种群中,三亚市吉阳区种群为MEAM1隐种,澄迈县永发镇种群和乐东黎族自治县冲坡镇种群以MED隐种为主的MEAM1(<10%)与MED隐种(分别为94.6%和92.9%)混合种群,其他3个田间种群均为MED隐种。与溴氰虫酰胺敏感种群相比,除乐东黎族自治县十所种群已处于低水平抗性(RR:5~10倍),其他5个种群均处于敏感水平(RR<5倍);所有6个田间种群对氟吡呋喃酮均处于敏感水平(RR<3倍)。【结论】溴氰虫酰胺和氟吡呋喃酮可作为烟粉虱防控的新药剂,并可作为其抗性治理的替代药剂,但同时应密切关注烟粉虱对溴氰虫酰胺抗性水平变化情况。

分类号: S433.39

  • 相关文献

[1]烟粉虱MEAM1和AsiaⅡ7隐种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和生态适应性. 陈婷,齐国君,石庆型,吕利华. 2019

[2]烟粉虱Q与B隐种mtCOI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对利用CAPS标记进行隐种鉴别的影响. 刘国霞,高长生,付海滨,褚栋. 2014

[3]传播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的烟粉虱隐种鉴定. 陈婷,汤亚飞,赵蕊,何自福,吕利华. 2016

[4]利用TaqMan等位基因技术鉴定烟粉虱MEAM1和MED隐种. 姚晶,郭晓军,王甦,王昱超,罗晨,张帆,李绍勤. 2013

[5]天津市烟粉虱隐种鉴定及其携带TYLCV、内共生菌情况和抗药性监测. 胡明鑫,杨泽众,李妍,张楠,王芳,白义川,焦晓国,张李香,刘佰明. 2023

[6]烟粉虱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张友军,刘勇. 2014

[7]江苏地区MED烟粉虱对阿维菌素和噻虫嗪的敏感性研究. 刘云彩,常亚文,吴青君,胡婕,杜予州. 2024

[8]海南不同地区香蕉假茎象甲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刘奎,邱海燕,付步礼,伍祎,张帆. 2013

[9]藏羚羊中华皮蝇蛆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高兴春,蔡进忠,徐梅倩,于明胜,曹杰,李春花,郭敏,王玉梅,朱顺海,黄燕,何国声. 2008

[10]南海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COⅠ和Cytb基因片段的比较分析. 董丽娜,黄梓荣,李永振,陈国宝. 2012

[11]3种新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效果评价. 封云涛,郭晓君,李娅,庾琴,张润祥. 2022

[12]新型杀虫剂氟吡呋喃酮对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效. 胡菡青,王贤达,林雄杰,杨川毓,陈瑾,范国成. 2017

[13]西方蜜蜂对氟吡呋喃酮和吡虫啉胁迫的响应. 陈金,郝珈历,高晶,刘永军,王强,张丽,代平礼,吴艳艳. 2024

[14]基于种特异性COI标记的新入侵种甘蓝粉虱快速鉴定技术. 郭荣,张金良,万方浩,杨锦,张桂芬. 2015

[15]溴氰虫酰胺标准品的制备. 刘钦胜,石隆平,丛云波,李磊,马新刚,邢书浩. 2017

[16]溴氰虫酰胺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 丛云波,石隆平,朱洪伟. 2016

[17]辣椒及土壤中咯菌腈、精甲霜灵和溴氰虫酰胺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蒋梦云,巩文雯,刘庆菊,胡彬,张婷婷,韩平. 2018

[18]溴氰虫酰胺对棉花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段爱玲,李洪刚,袁雪松,赵鸣. 2020

[19]溴氰虫酰胺对枸杞蚜虫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王芳,杨旭东,陈佳斌,赵凤苹,刘畅,何嘉,张蓉. 2019

[20]溴氰虫酰胺对香蕉田间黄胸蓟马的药效及其残留规律. 李强,付步礼,夏西亚,乐渊,邱海燕,唐良德,曾东强,刘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