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彩云

作者: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佳;刘学彤;李科江;马俊永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肥管理模式;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效率;氮素贡献率;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11 期

页码: 1367-13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3:返青—拔节水(+追肥)+孕穗或扬花水+灌浆水的3水模式;M4:起身水(+1/2追肥)+拔节水(+1/2追肥)+扬花或灌浆初浇水+灌浆水的4水模式],以2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作为裂区(衡观35和衡4399),比较分析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花后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在起身到拔节期平均以M.模式最高,从扬花期开始平均以M.模式最低,成熟期M1、M2、M3和M4模式分别较M.模式高15.9%、27.6%、40.0%和39.5%.随春季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现增加趋势,与M.模式相比,M1、M2、M3和M4模式的产量分别提高28.5%、36.7%、44.7%和45.7%,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21.2%、36.3%、48.2%和48.1%,氮素利用效率以M2模式最高.M1、M2、M3和M4模式的营养器官氮素花后向籽粒的转运总量较M.模式分别高26.7%、15.2%、30.1%和20.2%,但氮素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均随灌溉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衡4399三年较衡观35平均增产3.4%,差异显著;两个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及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衡4399的氮素转运效率和贡献率分别较衡观35高5.1和12.2个百分点.在水肥利用效率较高的M2模式下,衡4399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较衡观35分别提高1.1%和5.6%.因此,在缺水的华北低平原区采用M2模式,选用产量潜力大、水氮利用效率高、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效率高的衡4399,对保证小麦产量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分类号: S512.1%S311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水肥高效模式初步研究. 乔文臣,陈秀敏,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李丁,李强,李会敏,赵明辉,冯佳,赵凤梧. 2016

[2]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旱地地膜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毛伟滔,张绪成,马明生,柳燕兰,尹嘉德. 2023

[3]不同包膜类型控释氮肥减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蒋丽萍,李国芳,苗中琴,刘玉东,钱欣,张慧,高英波,齐世军,李宗新,刘开昌,刘树堂,薛艳芳. 2020

[4]缓控释氮肥减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徐杰,王锡玖,薛艳芳,何昕楠,刘灵艳,孟维伟,南镇武,王娜,刘开昌. 2021

[5]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薛丽华,赵连佳,陈兴武,孙诗仁,张宏芝,赛力汗,雷钧杰,张永强. 2018

[6]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7]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彩霞,柴守玺,赵德明,李志贤,常磊,王婷. 2010

[8]旱地冬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徐银萍,宋尚有,樊廷录. 2013

[9]不同基因型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徐银萍,辛平,宋尚有,樊廷录. 2011

[10]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樊廷录,宋尚有,徐银萍,李兴茂. 2007

[11]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徐银萍,宋尚有,樊廷录,李兴茂,辛平. 2007

[12]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丁晋利,魏红义,杨永辉,张洁梅,武继承. 2018

[13]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荧光特征及品种抗旱性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17

[14]长期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俊红,邵运辉,刘瑞,丁志强,李舞,张洁,吕军杰,姚宇卿. 2020

[15]旱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倪胜利,李兴茂,王亚翠,任根深. 2018

[16]不同播期对江苏徐州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轲,张利华,吴世明,张仁祖,张会云. 2020

[17]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建军,唐小明,党翼. 2008

[18]陇东旱塬区小麦茎秆含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李兴茂,倪胜利. 2014

[19]限量灌溉不同品种冬小麦茎可溶性糖与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关系. 樊廷录,马明生,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0

[20]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郭丽,马俊永,李科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