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管彤彤
作者: 管彤彤;张燕;陶海宁;董秀;沈禹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肥;还田方式;还田量;有机碳组分;碳转化酶;黑垆土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014 期
页码: 2791-28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绿肥还田对旱作麦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质量提升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甘肃陇东旱塬典型黑垆土上开展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饲用油菜(Brassica napus L.)-冬小麦5年轮作系统绿肥还田试验,分析毛苕子、饲用油菜覆盖和翻压还田后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4个土层(0—5、5—10、10—20、20—25 cm)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和β-1,4-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木糖苷酶(βX)、几何平均酶(GMEA)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绿肥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CBH和βX活性有显著影响。与覆盖还田相比,毛苕子和饲用油菜翻压还田能够使0—25 cm土层土壤SOC、EOC和MBC含量提高12.9%、12.1%、53.8%,βG和CBH活性提高了3.2%、10.2%,且对20—25 cm土层的影响最显著。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其中土壤EOC和MBC含量分别在冬小麦成熟期和返青期达到最高,βG、CBH、βX和GMEA活性在冬小麦孕穗期达到最高。βG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变化最显著,活性最高,是绿肥还田后参与土壤碳转化过程的主要酶。不同土层土壤碳组分含量和碳转化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绿肥类型也显著影响土壤碳组分及酶活性,其中饲用油菜还田土壤SOC、MBC含量和βG、CBH、βX、GMEA活性是毛苕子还田的1.08、1.21、1.15、1.23、1.19、1.18倍。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绿肥还田方式通过调控其累积分解速率影响SOC的积累,通过影响土壤pH、SOC的累积及绿肥累积分解速率影响GMEA活性。土壤有机碳累积受绿肥还田量影响的效应大于还田方式,而碳转化酶活性反之。【结论】黄土高原夏闲期种植饲用油菜并翻压还田能提高0—25 cm土层中有机碳组分含量和碳转化酶活性,是黄土高原夏闲期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
分类号: S153.6%S154.2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肥下黑垆土有机碳变化特征及碳库组分差异. 樊廷录,王淑英,周广业,丁宁平. 2013
[2]不同绿肥种类和还田量对柑橘园土壤养分的动态影响. 唐红琴,李忠义,曾成城,董文斌,韦彩会,蒙炎成,何铁光. 2021
[3]不同还田方式下2种夏季绿肥的腐解特性. 李忠义,韦彩会,何铁光,董文斌,蒙炎成,唐红琴. 2020
[4]长期复种绿肥下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分配与稳定. 刘伟民,舒业勤,夏银行,向红坤,高鹏,赵紫薇,黄晶,高菊生,张振华. 2023
[5]化肥减施对紫云英还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增强,张贤,王建红,曹凯,徐昌旭,曹卫东. 2019
[6]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对秸秆还田响应-Meta分析. 张志毅,范先鹏,夏贤格,杨利,刘冬碧,张富林,熊桂云,吴茂前,冯婷婷. 2019
[7]不同深还秸秆用量对黑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黄莹,窦森,高洪军,董炜华. 2020
[8]中国农田畜禽粪尿磷负荷量及环境风险分析. 刘晓永,王秀斌,李书田. 2019
[9]膨化秸秆还田对寒地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刘丽华,李杨,秦猛,崔士泽,翟玲侠,吴印莹,宋佳聪,姚钦,郑桂萍,李红宇. 2023
[10]紫云英不同还田量下土壤硒释放特征及水稻富硒规律. 唐红琴,李忠义,韦彩会,黄太庆,董文斌,何铁光,俞月凤,张琬茹,汤海玲,蒙炎成. 2020
[11]黑垆土和红壤上两种磷效率小麦根际特征差异. 张誉方,展晓莹,闫海丽,张淑香,张乃明. 2012
[12]长期施肥下黄土旱塬黑垆土磷平衡及农学阈值. 王淑英,樊廷录,李利利,赵刚,张建军,李尚中,王磊,党翼,程万莉,唐小明. 2020
[13]黄土高原黑垆土施肥的作物累积产量及土壤肥力贡献. 俄胜哲,丁宁平,李利利,袁金华,车宗贤,周海燕,尚来贵. 2019
[14]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高原黑垆土作物产量与土壤碳氮的关系. 俄胜哲,丁宁平,李利利,袁金华,车宗贤,周海燕,尚来贵. 2018
[15]水磷互作对黑垆土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刘明,逄焕成. 2007
[16]两种磷效率小麦在不同土壤上根际特征的差异. 展晓莹,闫海丽,张淑香. 2012
[17]长期施肥下黄土旱塬黑垆土供氮能力的变化. 王淑英,樊廷录,丁宁平,周广业,李利利,赵刚,张建军. 2015
[18]黄土旱塬黑垆土长期肥料试验土壤磷素和磷肥效率的演变特征. 王淑英,樊廷录,丁宁平,赵刚,张建军,李尚中,王磊,党翼,程万莉,唐小明. 2018
[19]黑垆土典型剖面养分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变. 摄晓燕,谢永生,王辉,许晶晶. 2011
[20]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黑垆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霍琳,武天云,蔺海明,曹诗瑜,唐文雪.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陇东旱塬区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生产适宜性评价
作者:李中利;蒋丛泽;马仁诗;高玮;受娜;沈禹颖;杨宪龙
关键词:陇东旱塬区;饲用甜高粱;生产性能;饲用品质;灰色关联分析
-
酒用糯高粱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作者:王睿;李魁印;董俐利;张燕;周光怡;曾桂萍;陈松树;何方;徐如宏;任明见
关键词:糯高粱;萌发期;抗旱性;抗旱指标;综合评价
-
3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耐药基因调查分析
作者:张燕;董洪燕;于圣青;杨静静;吴植;吴双;洪双鹏;朱善元;邢华
关键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药敏试验;耐药基因;Ⅰ型整合子
-
水分含量对红豆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作者:吴璞;王虎成;沈禹颖
关键词:红豆草;水分;青贮;发酵特性;微生物;主成分分析
-
新时代背景下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作者:杨宪龙;杨惠敏;张建全;沈禹颖;王自奎;杨倩
关键词:课程思政;发展机遇;元素挖掘;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
施用有机肥和调理剂对田间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变化影响及水稻降镉效应研究
作者:黄奇娜;党洪阳;张燕;李春福;林光号;邵国胜;季卫东
关键词:水稻;有机肥;土壤调理剂;重金属;镉;有效态
-
基于插值法分析施肥量和留叶数对烤烟的影响
作者:朱经伟;张恒;刘青丽;彭友;刘艳霞;李寒;王新修;马亚欢;张燕;王红星;方正华;杨磊
关键词:施肥量;留叶数;烤烟;株形;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