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剂NBPT对紫色土稻油轮作体系氨挥发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奇

作者: 张奇;王宏;罗付香;姚莉;郑盛华;周长秀;林超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色土;稻油轮作;氨挥发;氮沉降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650

年卷期: 2023 年 41 卷 001 期

页码: 14-20,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施用尿素时使用脲酶抑制剂有利于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提高稻田氮肥利用效率,但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下氨挥发损失的影响并不是很清楚.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域稻油轮作模式体系下,不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添加量对氨挥发、氮沉降和产量的影响,可为四川省紫色土丘陵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结合当地农民施肥习惯,设置了5个处理,分别为T0(不施肥)、T1(尿素)、T2(添加为纯氮施用量的0.1%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的尿素)、T3(添加为纯氮施用量的0.2%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的尿素)和T4(添加为纯氮施用量的0.5%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的尿素),均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分别在水稻季和油菜季开展试验.[结果]T1、T2、T3和T4处理在水稻季累积氨挥发损失率为26.54%、18.28%、14.88%和12.78%,在油菜季为5.22%、1.57%、1.36%和1.31%.与T1相比,T2、T3和T4处理在水稻季累积氨挥发降低了31.14%、43.96%和51.82%,在油菜季降低了70%、74.04%和74.89%.但是在水稻季和油菜季T2、T3和T4之间处理累积氨挥发损失没有显著性变化.在整个稻油轮作体系,铵态氮沉降量约为硝态氮沉降量的1.86倍,占整个无机氮沉降的63.94%.此外,与T1处理相比,T2、T3和T4处理能够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但T2、T3和T4处理之间作物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单纯施用尿素相比,使用脲酶抑制剂NBPT能够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铵态氮为农田氮沉降的主要沉降形式.

分类号: S511%S565.4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氮量对紫色土大白菜季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 林超文,刘海涛,王宏,张建华,朱永群,姚莉,王谢. 2018

[2]施氮量和田面水含氮量对紫色土丘陵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朱波,林超文,庞良玉,张建华,罗付香,朱永群,易丽霞. 2014

[3]桂北水稻-油菜轮作中不同水稻品种搭配试验. 蒋云伟,黄丽秀,秦和生,莫千持. 2017

[4]稻油轮作田杂草种子库组成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魏守辉,张朝贤. 2007

[5]明清江南地区油菜生产及其多重效益. 惠富平,钱伶俐,李祥凝. 2022

[6]重庆稻油轮作机械化生产模式. 孙志强,湛小梅,王圆明,李平,江维. 2015

[7]桂北水稻—油菜轮作中不同水稻品种搭配试验. 蒋云伟,黄丽秀,秦和生,莫千持. 2017

[8]成都平原水旱轮作体系稳产减氮潜力初探. 董瑜皎,袁江,母炜,吕世华. 2021

[9]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效益评价. 钱炬炬,刘小燕,刘贝,刘英,邓文,李红. 2020

[10]怀化市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黄小霞,李昱娇,张春岚,梁玉刚,向阳,匡炜,张剑波,蒲书义. 2023

[11]稻油轮作模式下中药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稻油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翰林,李双喜,张润柏,沈淑云,吕卫光. 2022

[12]油菜用地养地的作物优势及其在冬闲田开发中的应用潜力. 赵曼利,戴志刚,顾炽明,胡文诗,李银水,秦璐,鲁明星,廖星. 2022

[13]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稻油轮作农田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华玲玲,王洪媛,翟丽梅,付斌,盖霞普,胡万里. 2016

[14]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研究. 何成芳,朱鸿杰,孔祥强,何彩芬. 2017

[15]稻油轮作制中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华磊,石有明,谷名禹,唐尚同,周燕. 2014

[16]稻油轮作下不同播期庆油1号栽培试验. 黄桃翠,钟世良,朱程,唐世义,胡承伟,刘希忠,李英奎. 2019

[17]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地下生物量分配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严月,朱建军,张彬,张艳杰,鲁顺保,潘庆民. 2017

[18]模拟氮沉降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长及化感作用的影响. 李富荣,梁士楚,杜应琼,王富华,段琳琳. 2015

[19]氮素添加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比叶面积及其重要值的影响. 韩会阁,尚振艳,牛得草,傅华. 2015

[20]大气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土壤氮特征的影响. 文海燕,傅华,牛得草,张永超.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