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感雄性不育性状由强感光型向弱感光型粳稻的转育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薛光行

作者: 薛光行;赵建宗;陈平;申岳正;邓景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雄性不育;光周期反应;粳稻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91 年 24 卷 03 期

页码: 37-4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强感光型的光敏感雄性不育(Pms)水稻农垦58_s与早熟粳稻杂交,F_2群体有约0.09%的植株表现完全败育和Pms。这些植株的F_4家系雄性败育水平依然分离,其中仅一个株系表现雄性不肯彻底。继之对其感光性进行选择后,笔者选育出C4O7_s。它兼有穗分化对光周期不敏感及雄性育性对光周期敏感的双重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Pms性状向弱感光性粳稻的转育是可行的。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大豆光周期反应试验系统研究进展. 曲明南,吴存祥,郭玉华. 2010

[2]大豆属(Glycine)生物学研究——Ⅰ.Glycine属种间光周期反应的初步分析. 徐豹,路琴华,谢雪菊,庄炳昌,高泉浦. 1993

[3]小麦光周期基因Ppd-B1的选择性剪接分析. 郭志爱,赵光耀,任正隆,贾继增. 2009

[4]大豆开花基因GmCO和GmFT的克隆及表达. 沙爱华,蔡淑平,张晓娟,吴学军,邱德珍,周新安. 2006

[5]广适应大豆品种中黄13的光周期反应. 姜妍,冷建田,费志宏,冯涛,祖伟,王连铮,韩天富,吴存祥. 2009

[6]对早熟、矮杆、小粒大豆基因型MiniMax作为大豆研究模式材料的探讨. 曲明南,孙石,吴存祥,费志宏,郭玉华,侯文胜,韩天富. 2010

[7]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光周期反应的鉴定. 费志宏,贾贞,冷建田,张宝石,吴存祥. 2009

[8]黑龙江省常用骨干自交系光反应特性研究. 张建国,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赵伟,李树军,蔡泉,金玲. 2009

[9]植物开花光周期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 沙爱华,王英,刘志文,蔡铭,袁平该,陈宪成. 2006

[10]水稻籼型核不育系的光周期反应特性研究. 黄农荣,张旭,刘彦卓. 2000

[11]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CF5-11111的选育及抗病研究. 马春红,邵萍,李运朝,董文琦,崔四平,贾银锁,张文英. 2007

[12]犏牛及其亲本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DNA甲基化状态差异分析. 刘振山,李齐发,张庆波,屈旭光,董丽艳. 2009

[13]水萝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张丽,沈向群,宫国义. 2000

[14]大麦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种的优势研究. 周美学,黄志仁,许如根,郭军. 1995

[15]人工诱导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吕秋实,张辉,斯钦巴特尔,贾霄云,高凤云. 2011

[16]甜菜单胚雄性不育杂交种“内2499”的选育. 赵尚敏,白晨,张惠忠,牛素清,李晓东,付增娟,鄂圆圆. 2014

[17]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雄蕊维管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刘利华,周天理. 1992

[18]咪唑乙烟酸对小麦品种衡观35挑旗期杀雄效果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赵明辉,李会敏,乔文臣,付庆云,张香菊,赵凤梧,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Edita Gregova. 2014

[19]辣椒雄性不育系及三系配套的研究. 常彩涛,孙振久,刘文明,井立军,王鸣. 2000

[20]雄性不育和可育亚麻的生殖期形态学与细胞学比较. 伊六喜,斯钦巴特尔,张辉,贾霄云,高风云,张立华,任龙梅.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