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航天诱变矮秆突变系SP_3株穗数性状观察及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慧敏

作者: 李慧敏;赵明辉;赵凤梧;刘冬成;张爱民;孙家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航天诱变;邯6172;SP3;株穗数;选育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0 年 29 卷 05 期

页码: 8-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我国首颗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2006)"搭载的冬小麦邯6172为材料并以原始亲本为对照,对SP3选育出6个矮秆突变系株穗数进行观察发现:(1)株高与株穗数两性状独立遗传,通过航天诱变可对株高、株穗数二性状同时进行改良。(2)株穗数变异是双向的,其幅度为-36.95%~12.06%,方差分析达0.01极显著水平。(3)株穗数显著高于对照的变异系比例较低,占观察群体的16.67%,其余变异系株穗数等于或低于对照,分别占33.33%的比例。(4)SP3株穗数性状稳定株系比例为16.67%,并被统计分析证实,其余株系仍在分离。(5)在以株穗数为目的航天诱变后代选育中,SP3代要注重田间性状观察,依不同变异群体性状表现,可分别采取以株系为单位混合收获和以单株收获的选育方法。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航天诱变矮秆突变系SP_3代株高性状观察与分析. 李慧敏,赵明辉,赵凤梧. 2010

[2]航天诱变小麦新品种太空6号的选育. 雷振生,林作楫,吴政卿,杨会民,赖菁茹,章家长,刘媛媛. 2004

[3]航天诱变甜菜单胚新品种航甜单0919的选育. 王华忠,吴则东,王茂芊,王丛玲,朱东顺,肖春山,何群. 2015

[4]航天搭载大豆SP_3几个农艺性状诱变效应. 刘玲雪,贺海生,郑伟,郭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张茂明,张华. 2011

[5]晋麦73号冬小麦小量播种高产试验. 吴东兵,曹广才,李荣旗,张仲琦,张志刚. 2004

[6]小量播种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效应. 吴东兵,曹广才,李荣旗,张仲琦,全明. 2004

[7]精量播种条件下冬小麦的高产优质初探. 曹广才,吴东兵,杨万深,李荣旗,张仲琦,张志刚. 2004

[8]DS1号冬小麦小量播种条件下的产量效应. 吴东兵,曹广才,李荣旗,张仲琦. 2004

[9]冬小麦品种小量播种的产量效应试验. 吴东兵,曹广才,徐雨昌,李荣旗,张仲琦,杨万深,全明. 2005

[10]陆地棉航天诱变M_2代性状表现. 崔必波,吉荣龙,唐灿明,黄志勇,费月跃. 2010

[11]航天诱变对须苞石竹种子和SP_1代植株生长的影响. 杨学军,滕文军,袁小环,晁公平,张建方,孙振元. 2011

[12]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李培夫. 2006

[13]水分胁迫下菊苣航天诱变新品系保护酶活性变化. 李娟,韩永芬,陈莹. 2014

[14]高羊茅航天诱变种质SSR分析. 蔡璐,舒健虹,吴佳海,刘晓霞,陆瑞霞,王小利. 2015

[15]2个三系杂交稻保持系航天诱变效应的研究. 刘永柱,许立超,郭涛,王慧,张建国,陈志强. 2013

[16]水分胁迫下菊苣航天诱变新品系保护酶活性变化(英文). 李娟,韩永芬,陈莹. 2014

[17]菊苣航天诱变材料RAPD分析及高产品系筛选. 韩永芬,卢欣石,舒健虹,付薇,陆瑞霞,覃涛英. 2011

[18]冬小麦品种兰天17号航天诱变后代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谢德庆. 2012

[19]高温胁迫对高羊茅航天诱变新品系生理特性研究及综合评价. 李娟,雷霞,钟理,王小利,杨春燕,吴佳海. 2017

[20]丹参种子航天搭载的诱变效应研究. 王志芬,单成钢,苏学合,闫树林.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