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处理对谷子内源激素脱落酸和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肖

作者: 于肖;牛佳红;陈二影;秦岭;杨延兵;黎飞飞;刘振宇;管延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谷子;施氮处理;水分胁迫;脱落酸;光合特性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4 年 04 期

页码: 190-1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氮肥与干旱处理对谷子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济谷22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谷子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特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3种水分处理:正常水分(CK,田间持水量的60%~70%)、苗期干旱(W_1,田间持水量的30%~40%)、孕穗期干旱(W_2,田间持水量的30%~40%)及2种施氮量处理:施氮(N_(150),N 150 kg/hm~2)、不施氮(N_0),生长期间旱棚防雨。结果表明:受到水分胁迫时,叶片中的ABA含量升高,施氮水平下升高幅度较大;根中ABA含量也会升高,但其在不施氮水平下升高幅度较大。开花期不同处理光-光合响应曲线有显著差异,苗期干旱施氮处理优势明显。开花期叶片荧光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受到水、氮胁迫时,光系统Ⅱ潜在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反应中心所吸收的光子中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值降低,反应中心所吸收光子中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上升,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急剧下降,孕穗期干旱施氮处理的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孕穗期干旱且不施氮的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最低,反映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值最高。不同水、氮处理的谷子抽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SPAD值逐渐降低,施氮处理明显提高了叶片的SPAD值。不同处理间比较以施氮处理下苗期干旱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一水分处理下,施氮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相反趋势。苗期干旱施氮处理通过提高叶片SPAD值、花期净光合速率,显著提升了光合作用,水分和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保证谷子达到相对稳定的产量。

分类号: S515

  • 相关文献

[1]外源ABA和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三叶草生长的影响(英文). 许兴,郑国琦,邓西平,Hipolito MEDRANO. 2002

[2]水分胁迫对设施马铃薯叶片脱落酸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田伟丽,王亚路,梅旭荣,李玉中,郭家选. 2015

[3]水分胁迫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幼苗生长特性和根系ABA含量的影响. 李跃,万里强,李向林,毕舒贻,黄海燕,栗振义,曹婧. 2017

[4]谷子SiMAPK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 王海龙,李雨倩,王勃,邢国芳,张杰伟. 2023

[5]3种谷子矮秆突变体对GA_3反应差异的内源激素解析. 陈金桂,周燮,张玉宗. 1996

[6]西葫芦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CpNCED2基因的克隆及其干旱响应模式研究. 刘建汀,曾美娟,温文旭,王彬,陈敏氡,叶新如,朱海生,温庆放. 2021

[7]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田礼欣,杨晔,左师宇,刘旋,魏湜,孙磊,李晶. 2018

[8]谷子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张艾英,郭二虎,范惠萍,李瑜辉,王丽霞,王秀清,程丽萍. 2014

[9]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谷子萌发期的影响. 李会芬,时丽冉,崔兴国,李明哲. 2013

[10]谷子萌芽期抗旱性初步研究. 郭世华,顾翔峰,杨文耀,吴宝华,高志军,张永虎. 2017

[11]水分胁迫对皇竹草形态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郑海,陈小华,黎健龙,黎华寿. 2014

[12]玉米高产品种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王玉芬,李娟,路战远,杜永春,张德健. 2015

[13]水分胁迫对牛心朴子光合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李树华,许兴,何军,米海莉,王具宏. 2004

[14]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豇豆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曹岩坡,戴素英,代鹏,岳晓历,要荣慈,韩鹏. 2018

[15]水分对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黄玲,高阳,邱新强,李新强,申孝军,巩文军,段爱旺. 2013

[16]水分胁迫下施氮量对春小麦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伟,侯丽丽,贾永红,雷荣荣,刘旭欢,石书兵. 2013

[17]拉瑞尔Larrea tridentata光合特性对CO_2摩尔分数和干旱的响应. 张香凝,乔杰,孙向阳,王保平,崔令军. 2011

[18]中度水分胁迫对木薯叶片光合特性影响. 刘子凡,黄洁,胡体嵘,杨重法. 2011

[19]水分胁迫对幼龄仁用杏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蔡倩,孙占祥,郑家明,白伟,冯良山,冯晨. 2016

[20]下种方式和水分胁迫对甘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杨瑞,黄诚梅,李永健,邢永秀.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