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籼粳交RILs群体的水稻粒形QTLs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丹

作者: 刘丹;王嘉宇;柴永山;孙玉友;孙国宏;冯章丽;陈温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形性状;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期刊名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700

年卷期: 2015 年 46 卷 04 期

页码: 385-3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深入剖析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典型籼稻品种七山占(Qishanzhan)和典型粳稻品种秋光(Akihikari)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对各株系的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粒形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7个控制粒形性状的QTLs,包括3个粒长QTLs,11个粒宽QTLs和13个粒厚QTLs,它们分布于第1,2,3,4,5,11和12号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14.45%~38.48%,28.98%~52.36%和38.77%~44.23%的表型变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第3,5和12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粒形性状QTL位点较多,且呈簇分布;此外,检测到q GL12a,q GL12b,q GW1,q GW5a,q GT11a和q GT12b等6个较新的QTLs位点,其中控制粒宽的q GW5a连续3年表达稳定,是一个重演性极好的QTL位点。以上结果将为水稻粒形性状的QTL克隆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张强,姚国新,胡广隆,汤波,陈超,李自超. 2011

[2]应用RFLP图谱定位分析稻米粒形的QTL. 吴长明,孙传清,陈亮,李自超,王象坤. 2002

[3]水稻体细胞无性系粒形指标因子分析. 谢戎,何光华,黄富,李耘,吴丽君,李永洪. 2002

[4]多环境条件下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形性状的QTL分析. 戴高兴,翟荣荣,林泽川,王会民,曹立勇,程式华. 2013

[5]不同生态地点下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杨亚春,倪大虎,宋丰顺,李泽福,易成新,杨剑波. 2011

[6]水稻种子休眠性基因座的定位和分析. 江玲,张文伟,翟虎渠,万建民. 2005

[7]水稻苗期抗冷QTL的检测. 姜树坤,张喜娟,姜辉,孙世臣,洛育,白良明,徐正进,张凤鸣. 2011

[8]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动态QTL分析. 曾威,白建江,张才辉,杨瑞芳,方军,朴钟泽,石英尧. 2016

[9]水稻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姜树坤,张喜娟,王嘉宇,刘进,张凤鸣,徐正进. 2011

[10]粳稻穗部结构性状的QTL分析. 姜树坤,王嘉宇,姜辉,洛育,孙世臣. 2013

[11]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马大鹏,罗利军,汪朝阳,何予卿. 2004

[12]基于水稻RIL群体的稻瘟病抗性QTL分析. 张小花,田蕾,罗成科,马天利,李培富,孙建昌,张银霞. 2021

[13]利用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及效应. 李余生,张亚东,朱镇,赵凌,王才林. 2008

[14]基于重组自交系的水稻抗纹枯病QTL定位. 杨娟,王莉娟,黄胜东,李余生. 2014

[15]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群体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位点. 丁秀兰,江玲,张迎信,孙黛珍,翟虎渠,万建民. 2005

[16]基于重组自交系的水稻抗纹枯病QTL定位(英文). 杨娟,王莉娟,黄胜东,李余生. 2015

[17]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耐铝毒数量性状基因座. 薛永,江玲,张文伟,王春明,马建锋,万建民,翟虎渠,吉村醇. 2005

[18]一套研究水稻抗瘟性材料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李晓方,罗文永,肖昕,毛兴学,刘彦卓. 2003

[19]水稻分蘖最大角度的QTL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包劲松,郑康乐,夏英武,舒庆尧. 2005

[20]利用日本晴/9311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水稻成熟期叶形相关性状 QTL. 王兰,黄李超,代丽萍,杨窑龙,徐杰,冷语佳,张光恒,胡江,朱丽,高振宇,董国军,郭龙彪,钱前,曾大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