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沿江地区设施高品质番茄品种筛选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绍鋆

作者: 马绍鋆;方凌;严从生;张其安;俞飞飞;王艳;陈红莉;管大鹏;冯小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沿江地区;番茄;高品质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37-40,43

摘要: 以托鲁巴姆为砧木,21份番茄为接穗,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定植后通过对果实性状、营养品质指标、产量和抗病性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安徽沿江地区设施栽培的高品质番茄,以期为填补长三角地区蔬菜市场伏缺与秋淡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T-05的果形指数为1.14,果实形状较圆。T-19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41.713 mg/kg,与其他20份番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T-02的总糖含量最高,达78.432 mg/g,显著高于其他20份番茄。T-01的番茄红素含量达51.959μg/g, T-13的番茄红素含量最低,仅为19.961μg/g。T-01的可滴定酸含量在21份番茄中最高,为0.508%,显著高于其他20份番茄,T-17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224%。T-04和T-06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达9.2%和9.3%,T-11的糖酸比最高,为293.43,T-19的糖酸比最低,为136.58。综合考虑筛选出3个适合安徽沿江地区设施栽培的高品质番茄品种,其中T-01为中果型番茄,果色为粉红色,果实纵径56.01 mm,果实横径66.21 mm,心室数3个,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6%。T-04和T-06为小果型番茄,其中T-04果色为粉红色,果实纵径32.08 mm,果实横径34.97 mm,心室数2个;T-06果色为大红色,果实纵径30.11 mm,果实横径33.37 mm,心室数2个,其可溶性固形物分别达9.2%和9.3%。

分类号: S641.2%S626

  • 相关文献

[1]沿江地区改良式塑料暖棚越冬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伍厚春,刘才宇,王志好,王义根,姚斌,晋传生. 2016

[2]高品质番茄产业链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与实证研究. 朱方林,朱大威,赵统敏. 2019

[3]北票市控水条件下早春高品质番茄品种筛选. 张逸鸣,辛彬,刘爱群,赵丽丽. 2020

[4]高品质番茄基质栽培灌溉决策研究. 岳焕芳,李超,李友丽,安顺伟,孟范玉,张海芳,张宁宁,赵倩. 2020

[5]樱桃番茄新品种'宁樱2号'. 赵云霞,颜秀娟,杨冬艳,韩道杰. 2023

[6]辽宁地区口感型番茄‘粉莓一号’春茬日光温室椰糠基质绿色栽培技术. 赵丽丽,刘术均,王国政,惠成章,孙少坤,刘爱群. 2024

[7]沿江地区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种植高产特性的研究. 刘建,徐少安. 2002

[8]沿江地区早熟优质高产鲜食糯玉米品种的筛选. 周根友,刘建,张小忠,徐少安. 2003

[9]沿江地区直播稻顶土能力特性研究. 潘宝国,江银荣,魏亚凤. 2012

[10]发挥区域优势,建立现代高效生态型农作制度——兼论沿江地区耕作制度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刘建. 2001

[11]沿江地区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的筛选. 周根友,刘建,徐少安. 2003

[12]关于加速推进江苏省沿江地区裸大麦生产发展的思考. 刘建. 2015

[13]沿江地区稻茬麦少免耕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潘宝国,魏亚凤,顾志华,高小红,徐建军. 2014

[14]沿江地区设施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何林池,王康*,蒋秋玮,魏小云,刑建美. 2013

[15]沿江地区薄皮甜瓜秋延大棚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何林池,王康,魏小云,刑建美. 2013

[16]沿江地区稻田套种小麦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潘宝国,魏亚凤,王素宏,顾志华. 2016

[17]沿江稻田氮肥施用经济效益的研究. 杨美英. 2006

[18]沿江地区直播稻低氧发芽特性研究. 潘宝国,江银荣,魏亚凤. 2012

[19]安徽沿江地区油麦后直播棉的品种选用策略. 王晓光,王晓光,刘效明,龚金河,刘满来,张飞,周晓箭. 2021

[20]沿江地区薄壳山核桃建园技术. 王剑林,曹凡.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