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国际卓越小麦育种家拉贾拉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邢清清

作者: 邢清清;王馨;Hans Joachim Braun;Martenvan Ginkel;何中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拉贾拉姆;小麦育种;冬春杂交;慢锈性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653-6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拉贾拉姆博士从事小麦育种研究50多年,在布劳格博士创立的国际小麦育种的基础上,实现了CIMMYT小麦育种全球化,主要贡献包括四个方面:(1)大规模开展冬春杂交,在产量、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将慢锈性理念系统融入小麦育种项目,成功培育并在全世界推广高产慢病性品种;(3)耐酸性土壤和耐旱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4)先后育成481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在51个发展中国家年推广种植6 000万hm2;他还为发展中国家和CIMMIT、ICARDA等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

分类号: K837.31%S512.1

  • 相关文献

[1]丰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晋麦64选育. 安林利,行翠萍,丁国庆. 2001

[2]小麦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孙苏阳,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刘友华,纪凤高. 2013

[3]新疆的小麦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 潘阳,聂迎彬,穆培源,姚占军,李星,周悦,李在峰,刘大群. 2011

[4]CIMMYT小麦材料的苗期和成株抗叶锈病鉴定. 韩烨,何中虎,夏先春,李星,李在峰,刘大群. 2011

[5]应用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序列精细定位麦类作物慢锈性数量抗性基因(QTLs). 王亚军,曹晓花,周江鸿,龚小平,王丽娟,贾继增,漆小泉. 2009

[6]中国小麦生产品种对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抗病性分析. 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 2011

[7]国际上已知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在中国的可利用性研究. 秦庆明. 2002

[8]31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分析. 安哲,卢占芳,张涛,李建嫄,刘鹏,张瑞丰,杨文香,刘大群. 2018

[9]70份国外小麦品种(系)的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病鉴定. 郑慧敏,温晓蕾,郝晨阳,张培培,GEBREWAHID Takele Weldu,闫晓翠,刘大群,张学勇,李在峰. 2019

[10]219个小麦品种成株期慢锈性品种的筛选. 康晓慧,程登发,孙京瑞. 2010

[11]国际上已知小麦抗叶锈 病基因在中国的可利用性研究. 秦庆明. 2002

[12]“十五”以来内蒙古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崔国惠,李元清,于美玲,王小兵,吴晓华,史红飞,张建成. 2012

[13]近60年黄淮麦区冬小麦育种规律演变研究. 林作楫,揭声慧,雷振生,吴政卿,杨会民. 2011

[14]黑龙江省小麦地方品种的评价及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张耀辉,宋风英. 1991

[15]江苏省小麦育种及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龙,任立凯,李强,孙中伟,王康君. 2014

[16]分子标记技术在连云港小麦赤霉病育种应用展望. 王莉娟,樊宁声,张广旭. 2017

[17]小麦品种豫麦13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顾正中,夏中华,孙苏阳,刘友华,张云峰,严卫古. 2002

[18]小麦EMS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连云港的应用. 任立凯,王龙,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刘艳. 2014

[19]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李筠,冷苏凤,马继胜,王龙,任立凯,李强. 2010

[20]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以及在单倍体育种上的应用评价. 陈淑萍,王雪征,唐怀君,茜晓哲.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