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优化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琼

作者: 吴琼;陈丽娜;代永刚;陈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转谷氨酰胺酶;改性;乳性活力指数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1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7-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获得适于添加到冷饮食品中的大豆分离蛋白,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G)对其进行改性,提高其乳化性。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以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试验因素,以乳化活力指数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TG酶的添加量0.93×10-4g、温度46℃、时间1.2h。在此条件下,乳化活力指数的预测值为1.9623m2/g,验证实验所得乳化活力指数为1.9658m2/g。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本实验得到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显著高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

分类号: TS201.2

  • 相关文献

[1]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在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 吴琼,陈丽娜,代永刚,陈星,刘博. 2010

[2]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改性UF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孙恩惠,黄红英,常志州. 2012

[3]鲢鱼鱼浆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李俊杰,熊善柏,曾俊,赵思明,刘茹. 2013

[4]热处理及转谷氨酰胺酶对糖基化燕麦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 许英一,马鑫蕊,王宇,徐艳霞,林巍,王彪,王德香. 2022

[5]转谷氨酰胺酶提高酸奶品质的工艺研究. 吕加平,刘心伟,夏志春,任星环. 2008

[6]变性对转谷氨酰胺酶在乳蛋白间交联影响初探. 刘心伟,吕加平,任星环. 2006

[7]恶臭假单胞杆菌转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郝学忠,薛飞,朱远茂,马莺,李景鹏. 2005

[8]超声辅助酶法改性玉米粉及其质构特性研究. 朱婷婷,袁传勋,闫晓明,金日生. 2023

[9]TGase酶促对蚕蛹蛋白肽组分的鲜味增强作用及伴生危害物分析. 杨秋智,钟赛意,王思远,王卫飞,罗东辉,田文礼,方晓明,李伟欣,穆利霞,邹宇晓. 2025

[10]燕麦β-葡聚糖/大豆分离蛋白混合体系凝胶性研究. 董吉林,田广瑞,李建光,高安华,申瑞玲. 2011

[11]大豆降压肽酶解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蔡高峰,黄纪念,孙强,潘治利,艾志录,张燕红. 2013

[12]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孙亚天,程志先,李果,黄建颖,李昂. 2018

[13]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的形成机理研究. 吴云波,程志先,黄建颖. 2018

[14]2阶段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景喜,潘振亮,陈龙宾,韩静,侯振平,周娟,张煊明,于化福,李怀安,曹学浩,王文杰. 2012

[15]湿法纺丝组织化大豆分离蛋白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翀,刘欣,张春红,赵前程. 2008

[16]大豆分离蛋白对蛋糕品质及质构的影响. 谢晋,连家威,韩迪,任广旭,王靖. 2019

[17]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对哲罗鱼消化生理的影响. 王常安,刘红柏,徐奇友,李晋南,王连生,赵志刚,尹家胜. 2018

[18]不同涂膜处理对樱桃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 隋思瑶,马佳佳,陆皓茜,王毓宁. 2019

[19]糖基化大豆蛋白体外消化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宋春丽,任健,陈佳鹏,李墨君,薛永国. 2018

[20]大豆原料对分离蛋白加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刘军,马春芳,闫龙,李顺秀,邸锐,马军,王洪彩,刘兵强.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