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蝗微粒子虫对东亚飞蝗致病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音

作者: 问锦曾;石义萍;周保峰;黄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蝗微粒子虫;致病性;东亚飞蝗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

ISSN:

年卷期: 1998 年

页码: 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亚蝗微粒子虫对东亚飞蝗致病性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蝗蝻吞食孢子后的致死时间依赖于孢子剂量、虫龄和温度。每克麦麸含1×10~9孢子时,3龄蝻的LT_(50)为7.5天,但2龄蝻仅约24小时,急性致死主要由于细菌败血症。3龄蝻的感染中量和致死中量分别为213.98孢子/头和7.29×10~4孢子/头。在低剂量孢子(如7.8×10~3孢子/头)接种时,造成蝗蝻慢性死亡,主要由于中肠感染后摄食功能丧失,虫体脱水致死。此种微粒子虫可侵染生殖系统经卵传染给下一代,但接种后环境温度持续在34~35℃左右时,蝗蝻发育很快,常不能造成感染。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亚蝗微粒子虫对两种草原蝗虫的致病性. 李社平,周保峰,范福来,赵勇. 1998

[2]异源微孢子虫对两种蝗虫致病性的观察. . 2005

[3]东亚飞蝗肠道内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及鉴定. 徐冲,钟丽娟,陈丽媛,陈杰,孙翠焕,朱巍巍,关艳丽. 2016

[4]卡死克5DC不同施药方式防治草地东亚飞蝗效果评价. 胡学雄,白义川,谷希树,姜辉. 2000

[5]蝗虫微孢子虫病对东亚飞蝗飞翔能力的影响. 严毓骅,李光博,曹雅忠. 1995

[6]调控东亚飞蝗体温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阳积文,范春斌,尚素琴,Bryony Taylor,李红梅. 2018

[7]不同温度下绿僵菌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的致病力影响. 刘银民, 程雨蒙, 李红梅, 农向群, Belinda LUKE. 2019

[8]东亚飞蝗脑的形态学观察及三维重建. 李德智,陈义昆,娄延霞,刘志刚. 2013

[9]东亚飞蝗FK506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免疫功能分析. 田野,李贝贝,崔志刚,农向群,张泽华,王广君,刘廷辉. 2021

[10]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1对东亚飞蝗酶学免疫的影响. 李贝贝,田野,闫多子,李红梅,曹广春,刘明娜,张泽华,王广君. 2021

[11]5株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毒力测定. 雷仲仁,谭正华,王音,符伟,黄虹. 2003

[12]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绿僵菌侵染东亚飞蝗的影响. 贾苗,张彦丰,杜桂林,曹广春,农向群,刘长仲,王广君,张泽华. 2016

[13]东亚飞蝗外生殖器的显微结构. 连国云,刘志刚,高松. 2013

[14]东亚飞蝗雄性生殖系统组织结构观察及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 娄延霞,陈义昆,连国云,刘志刚,张泽华. 2012

[15]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孢子萌发、酶活力及毒力的影响. 雷仲仁,孟涛,王兆勇,姚君明. 2010

[16]3种蝗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杨丽君,李红卫,滕凯,谌爱东,李向永,于艳雪. 2022

[17]防治东亚飞蝗的杀虫剂筛选及不同组织酶活分析. 王爱玉,薛超,来有鹏,李秋荣,张芸,赵鸣,张建华,杨媛雪. 2022

[18]天津市大港水库东亚飞蝗生境遥感动态监测. 耿芸,董莹莹,黄文江,赵龙龙,涂雄兵,李红梅. 2021

[19]FK506结合蛋白FKBP52对金龟子绿僵菌侵染东亚飞蝗的影响. 田野,李贝贝,李霜,农向群,张泽华,刘廷辉,王广君. 2021

[20]群居型和散居型东亚飞蝗雌成虫飞行肌的超微结构. 李克斌,尹姣,杜桂林,曹雅忠.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