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R标记转化失败的原因和对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保娟

作者: 孙保娟;李植良;黎振兴;罗少波;李艳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SCAR标记;SCAR转化失败;原因和对策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0 年 8 卷 03 期

页码: 181-18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SCAR标记作为一种快速、简便可以直接应用的分子标记,在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SCAR标记的转化效率不是很高。本文从引物设计、序列相似或多拷贝及DNA甲基化等方面分析SCAR标记转化失败的可能原因;同时从引物设计技巧、PCR反应条件、借助CAPS和SSCP技术以及借助原始标记邻近序列等方面综述了SCAR标记转化失败的情况下获得序列特异性标记的几种有效补救手段。

分类号: S336

  • 相关文献

[1]含抗白粉病新基因普通小麦-黑麦1R二体异附加系的遗传学鉴定. 吴金华,王新茹,王长有,王秋英,吉万全. 2009

[2]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SCAR标记的鉴定研究. 周仂,王英哲,谭晶,徐安凯,徐博. 2018

[3]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CAR标记. 揭琴,姜伟,李华,翟红,马代夫,谢逸萍,刘庆昌. 2008

[4]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SCAR标记辅助育种初探. 王欣,马代夫,李强,李秀英,谢逸萍,李洪民. 2009

[5]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的AFLP标记及SCAR转化. 朱启迪,翁群珠,张改生,张姣,巨岚,于永昂,牛娜,王军卫,马守才. 2014

[6]黄瓜抗炭疽病相关基因AFLP标记的SCAR转换. 李淑菊,王惠哲,霍振荣,管炜. 2008

[7]菜豆抗炭疽病基因SCAR标记在品种抗性鉴定中的应用. 古瑜,韩启厚,王武台,李素文,孙德岭,吴锋. 2011

[8]禾谷镰刀菌与亚细亚镰刀菌种型特异性的SCAR标记. 周永进,马鸿翔,余桂红,孙晓波,张旭,李杨瑞. 2012

[9]小麦AFLP-SCAR标记的遗传图谱定位. 李艳秋,王立新,苏志芳,孙庆林,赵昌平. 2008

[10]不结球白菜抗根肿病渐渗系的分子辅助选育. 陈龙正,徐海,宋波,袁希汉. 2015

[11]金棚1号番茄种子纯度检测的SCAR标记. 王飞,姚明华,巩振辉,李晓东. 2009

[12]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 许红星,刘红彦,李锁平,郅玉宝,杨共强,何文兰,宋玉立. 2004

[13]稻曲病菌的SCAR标记及其PCR检测. 陈福如,林廷邦,甘林,杜宜新,阮宏椿,杨秀娟. 2013

[14]温室白粉虱SCAR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王金娜,王相晶,张友军,王少丽. 2012

[15]大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SCAR标记开发. 高莉敏,董飞,霍雨猛,刘冰江,缪军,陈运起. 2013

[16]本地天敌对西花蓟马捕食作用的SCAR和SS-COI检测技术. 孟祥钦,闵亮,万方浩,王文凯. 2010

[17]中国与土耳其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spp)群体系统发育进化研究. 黄文坤,彭焕,GulErginbasOrakci,孔令安,李婷,AdamWillman,AmerDababat,彭德良. 2015

[18]鲤抗寒性状的RAPD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的研究. 高俊生,孙效文,梁利群. 2007

[19]基于SCAR标记技术的丽蚜小蜂快速识别. 张桂芬,贤振华,万方浩. 2012

[20]小麦叶锈菌的特异性分子诊断检测技术. 徐世昌,陈万权,刘太国,蔺瑞明.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