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冬小麦品种(系)耐热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温辉芹

作者: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山西省;冬小麦;千粒重;热感指数;耐热性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63-65

摘要: 了解山西省小麦推广品种和区域试验品系的耐热性,以期为今后的小麦抗逆育种提供依据。通过分期播种,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为指标,对62份山西省小麦推广品种和区域试验品系进行耐热性评价。结果表明,正常播期下,3种类型品种(系)平均千粒重依次为热敏感型(43.5g)>中耐热型(40.6g)>耐热型(38.7g),而在热胁迫条件下(播期2),正好相反。不同基因型间的耐热性存在较大差异,千粒重热感指数变幅在0.03~2.56,变异系数为65.08%。晋麦47、鲁原502、汾4862等17个品种(系)属于耐热型品种,济麦22、晋太182、鑫麦296等18个品种(系)为中耐热型品种,冀麦325、冀麦585、晋麦79等27个品种(系)为热敏感型品种。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灌浆中后期高温对小麦黏度的影响及品种耐热性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19

[2]阶段高温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耐热性差异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20

[3]冬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的耐热性评价. 闫长生,肖世和,张秀英,海林. 2003

[4]玉米自交系灌浆期耐热性评价. 李铭东,梁晓玲,阿不来提·阿布拉,韩登旭,杨杰,郗浩江,商佳鑫,滕元旭,杨新军,李召锋,王业建. 2019

[5]小麦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王小波,关攀锋,辛明明,汪永法,陈希勇,赵爱菊,刘曼双,李红霞,张明义,逯腊虎,魏亦勤,刘旺清,张金波,倪中福,姚颖垠,胡兆荣,彭惠茹,孙其信. 2019

[6]黄淮麦区冬小麦品种耐热性比较研究. 方保停,李向东,邵运辉,王汉芳,岳俊芹,张德奇,杨程,秦峰. 2019

[7]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耐热性评价. 张金波,王小波,严勇亮,肖菁,彭惠茹,丛花. 2020

[8]冬小麦不同品种旗叶汁液组分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万克江,薛绪掌,王志敏,高志远. 2005

[9]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董文军,邓艾兴,张卫建. 2011

[10]全膜覆土穴播平作对冬小麦不同器官含水率动态变化效应. 何春雨,杜久元,白斌,申三宝,张礼军,柴强,黃高宝. 2014

[11]多功能保水剂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董晓霞,韩广津,王学君,刘兆辉,郑东峰. 2008

[12]乙基黄原酸钠对麦类催熟的效应及对物质运转的影响. 史先鹏,张承烈,朱蕙菁,刘俊珍. 1977

[13]冬小麦拔节期冠层温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项艳,龚道枝,白清俊,梅旭荣,郝卫平,栗雨勤. 2009

[14]旱作冬小麦 F_2千粒重的变异及其稳定性. 卫云宗. 1992

[15]冬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与穗叶距的相关分析. 李美珍,陈爱苹. 1997

[16]肥力及施肥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党建友,张定一,裴雪霞,姬虎太,王娇爱. 2003

[17]2015—2016年度山西省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分析. 程天灵,温辉芹,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2018

[18]一九八一年度农业科研成果简报. 马万福. 1982

[19]直立穗型水稻的研究Ⅱ.外界环境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粒重的影响. 高士杰,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 2000

[20]黄瓜不同瓜位单瓜结籽数及千粒重调查分析. 杨森,陈正武.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