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干热河谷流域小粒咖啡叶部病害病原分离与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娜

作者: 王娜;严炜;马东晓;杨旸;胡发广;付兴飞;李贵平;喻好好;娄予强;李亚男

作者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小粒咖啡;叶部病害;链格孢菌;拟盘多毛孢菌;炭疽菌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5 年 46 卷 002 期

页码: 359-3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流域是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 L.)种植的理想区域,但是咖啡叶部病害的持续发生,对咖啡树的健康、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为了有效防控这些病害,本研究采集怒江干热河谷流域不同咖啡种植地的典型病叶样本,对咖啡叶部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通过病原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IT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到7个致病菌株,分别为Lu 11-2、Lu 9-1、Xin 5-2、Xin 7-5、Xin 8-2、Xin 15-2和Lu 23-1,其中Lu 11-2、Lu 9-1、Xin 5-2和Xin 7-5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Xin 15-2和Lu 23-1菌株鉴定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Xin 8-2菌株鉴定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该地区的咖啡叶部病害主要致病菌有3类:链格孢菌、拟盘多毛孢菌和炭疽菌,其中链格孢菌、拟盘多毛孢菌为咖啡褐斑病的主要致病菌,炭疽菌为咖啡炭疽病的致病菌。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入了解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流域的咖啡叶部病害类型提供科学依据,还为该地区咖啡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对当地的咖啡种植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的咖啡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分类号: S435.712

  • 相关文献

[1]杨梅枯萎病流行规律调查及病原菌初步鉴定. 陈方永,王引,倪海枝,鹿连明,陈赟,任正初. 2011

[2]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药效研究. 杨秀娟,陈福如,何玉仙. 2003

[3]海南三药槟榔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李博勋,王延丽,谢昌平,时涛,黄贵修. 2014

[4]海南芒果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胡美姣,杨波,李敏,杨冬平,蒲金基,张正科,高兆银. 2013

[5]10份椰子种质资源对灰斑病室内抗性评价. 余凤玉,刘蕊,孙程旭,唐庆华,宋薇薇,牛晓庆. 2024

[6]花生品种(系)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 董炜博,石延茂,赵志强,孙爱香,葛宝明. 2000

[7]茶树叶部病害病原菌Phoma segeticola var.camelliae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韦唯,任亚峰,李冬雪,王勇,赵晓珍,王枫,陈卓. 2018

[8]梨树深沟断根控梢保叶效应试验. 曾少敏,黄新忠,张长和. 2019

[9]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十一)-辣椒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李宝聚,柴阿丽,赵彦杰,高苇,于淑晶. 2009

[10]沙冬青叶部病害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防治研究. 聂峰杰,甘晓燕,张丽,巩檑,刘璇,杨文静,宋玉霞. 2023

[11]花生品种(系)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邢小萍,汤丰收,张新友. 2004

[12]基于动态集成的黄瓜叶部病害识别方法. 王志彬,王开义,王书锋,王晓锋,潘守慧. 2017

[13]玉米抗病虫性鉴定与调查技术. 王晓鸣. 2005

[14]甘草叶部病害研究进展简述. 李建军,张新瑞,张海英,王仕元. 2018

[15]保靖黄金茶夏季叶部病害的调查与防控. 黄安平,刘大勇,王沅江. 2012

[16]海南菠萝几种叶部真菌病害研究. 罗志文,范鸿雁,李向宏,刘银叶,华敏,王祥和,余乃通,周文静,何凡. 2012

[17]福美霜防治甜菜褐斑病试验. 杨国,卞桂杰,黄淑兰,杨柳,王礼斌,金锋,张明红. 2011

[18]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九十二)天津河北6种黄瓜叶部病害的症状诊断及防治建议. 王莹莹,柴阿丽,孙阳,李宝聚. 2016

[19]110份梨种质资源对主要叶部病害的田间抗病性评价. 姜翠翠,曾少敏,陈小明,胡宁三,黄新忠. 2022

[20]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的玉米叶部病害图像识别. 王娜,王克如,谢瑞芝,赖军臣,明博,李少昆.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