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检测向日葵地块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新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剑锋

作者: 杨剑锋;张键;贾硕;张园园;张文兵;段小军;赵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向日葵黄萎病;微菌核;采样器—干筛法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209-2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由大丽轮枝孢菌侵染引起的向日葵黄萎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微菌核是该病害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目前,土壤中大丽轮枝孢菌微菌核的定量检测方法多操作步骤复杂繁琐,如利用PCR方法进行检测,对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常规的土壤梯度稀释湿筛法的实验周期长且检测效率低,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土壤中大丽轮枝孢菌微菌核的方法,对于向日葵黄萎病的预报预测和防控非常重要。为了能够快速的定量检测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以期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地块中土壤微菌核数量的差异,本实验建立了一套操作相对简单,实验周期较短的微菌核快速分离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即采样器—干筛法。该方法将微生物采样器和选择性培养基相结合,基于微生物采样器的撞击法原理,使土壤微生物粒子加速撞击到选择性培养基的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见单菌落形成。利用该方法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不同的向日葵黄萎病发病地块中采集到的土壤样本中微菌核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两年向日葵连作地(样地1)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最多,平均每克土样中含有微菌核32.80个;与非寄主作物玉米轮作地块(样地2)土样中微菌核的数量最少,平均每克土样中含有微菌核11.80个,与寄主作物打籽葫芦轮作地块(样地3)微菌核数量介于二者之间。利用该方法能够明显区分不同地块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通过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土壤中大丽轮枝孢菌微菌核的数量。

分类号: S435.655

  • 相关文献

[1]定量蘸菌法鉴定向日葵品种黄萎病抗性. 郭树春,张艳芳,孙瑞芬,李素萍,于海峰,刘腊青,安玉麟. 2017

[2]向日葵黄萎病病圃建立及抗性品种筛选鉴定. 薛伟. 2013

[3]两种生防菌剂防治向日葵黄萎病的效果. 刘继霞,山军建,王平. 2020

[4]向日葵黄萎病菌突变体库的建立及其阳性转化子的鉴定. 张键,张贵,张园园,禄栓柱,赵君. 2017

[5]新疆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尹红旗,魏奔,方晟昀,柳延涛. 2015

[6]土壤因子对向日葵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 曹雄,任杰,张贵,景岚,周洪友. 2014

[7]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定量检测. 罗舒文,刘龙,刘政,任毓忠,李国英. 2018

[8]大丽轮枝菌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与微菌核形成的关系. 樊荣,樊荣,徐小鸿,曹亚松,商文静,朱荷琴,胡小平. 2017

[9]不同因素影响下棉田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数量特征. 刘海洋,王伟,张仁福,温切木·阿布列孜,姚举. 2021

[10]棉田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空间分布及其抽样技术. 商文静,魏锋,冯小军,朱荷琴,杨家荣,胡小平. 2014

[11]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发育相关基因VdPKS的功能分析. 姚传飞,张昕,邓晟,林玲,戴亦军. 2019

[12]西兰花轮作及其残体还田对土壤中病原菌微菌核数量、黄萎病发生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王东,句梦娜,赵远征,张倩,孟焕文,周洪友. 2020

[13]脂肽类抗生素fengycin对大丽轮枝菌孢子萌发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 王珺,郭庆港,苏振贺,董丽红,王培培,张晓云,鹿秀云,赵卫松,曲远航,李社增,马平. 2020

[14]江苏棉田中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检测. 林玲,章如意,张昕,邓晟. 2016

[15]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林玲,张昕,邓晟. 2014

[16]pH及盐分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 薛磊,徐万里,顾美英,王建涛,刘相春,薛泉宏. 2017

[17]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VdPKAC1对菌丝型大丽轮枝菌V07DF2培养性状及致病力的调控. 邓晟,张昕,林玲. 2014

[18]不同环境条件对茄黄萎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 郭敬华,鹿秀云,石琳琪,董灵迪,焦永刚,马平. 2011

[19]淡紫紫孢菌微菌核发酵滤液生防活性及代谢组学分析. 范乐乐,郭妍,赵雪,孙漫红,李世东. 2022

[20]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袁梦蕾,范乐乐,赵雪,钟增明,孙漫红,李世东.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