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态棉籽中油分含量快速无损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博宇

作者: 田博宇;黄义文;周大云;黄龙雨;吴玉珍;付守阳;徐青;郭敬功;彭军;匡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籽;油分;近红外光谱;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快速无损检测

期刊名称: 棉花学报

ISSN: 1002-7807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325-3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建立不同棉籽形态的棉籽油分快速无损近红外检测方法,以应用于棉花高油分遗传改良和棉籽综合利用。【方法】通过索氏提取法分别对棉籽仁、光籽和毛籽样品进行棉籽油分含量测定,并分别采集3种棉籽形态的光谱信息。通过不同的数学处理和散射处理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结合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定标模型,并选取验证集对定标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立的棉籽仁、光籽和毛籽的棉籽油分含量最佳定标模型的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94和0.93,残差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on deviation, RPD)分别为4.09、3.47和3.15,表明3种模型具有优异的精准度和稳定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棉籽仁、光籽以及毛籽油分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满足了不同棉籽形态检测需求,可以替代传统检测方法,解决了传统棉籽油分检测方法存在的操作烦琐、种子破损等问题,为提升棉花综合利用价值以及棉籽油分品种改良等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棉籽油分含量近红外无损检测分析模型与应用. 商连光,李军会,王玉美,李玉华,王丹,熊敏,华金平. 2015

[2]油菜籽叶绿素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 李雪,杨瑞楠,原喆,王督,张良晓,张文,张奇,李培武. 2019

[3]基于异速生长关系的棉籽油分含量模拟模型. 李文峰,李超,周治国,孟亚利. 2012

[4]陆地棉棉籽油分和蛋白质含量QTL的定位. 何林池,徐鹏,郭婷婷,郭琪,张香桂,王康,沈新莲. 2014

[5]基于改进偏最小二乘法的甜椒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的近红外光谱检测. 潘冰燕,鲁晓翔,张鹏,李江阔,陈绍慧. 2015

[6]基于电特性参数的绿茶干燥过程在制品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 刘飞,叶阳,董春旺,朱宏凯,张坚强,杨坚. 2014

[7]磨盘柿可溶性固形物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 张鹏,李江阔,孟宪军,张平,王宝刚. 2011

[8]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预测久保桃可溶性固形物初步实验研究. 冯晓元,王宝刚,李文生,闫国华,张开春,姜微波. 2008

[9]施肥水平和播种密度对高油大豆合丰52油分含量及产量影响研究. 王志新,郭泰,吴秀红,郑伟,刘忠堂,徐明贵,韩世峰. 2011

[10]基于异速生长关系的棉籽蛋白质含量模拟模型. 李文峰,李超,周治国,孟亚利. 2011

[11]大豆DNA导入玉米后代植株蛋白质和油分的分析. 田夏红,冯锐,刘爱花. 2009

[12]陆地棉棉籽不同发育期容量和种仁率的遗传分析. 骆霞虹,卢正中. 1998

[13]玉米-大刍草杂种F_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陈菁. 2017

[14]玉米油分、淀粉积累的基因型与主要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罗洋,金明华,苏义臣,苏桂华,李淑华,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吴委林. 2005

[15]低酚棉种质创制及其棉籽蛋白粉产品开发利用. 陈子冬,潘宗瑾,刘飞翔,王海洋,潘群斌,王为. 2014

[16]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产高油大豆合丰55油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王志新,郭泰,吴秀红,郑伟,李灿东,张振宇,刘忠堂,韩世峰. 2011

[17]QuEChERS法和UPLC-MS-MS法快速测定棉籽中的马拉硫磷. 卜庆状,王建忠,李广,郭春景,林秋君. 2017

[18]棉籽加工过程中仁壳分离设备的选用. 李吉芬,肖学军,张富强,王群学. 2008

[19]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预测的生态模型. 李文峰,孟亚利,王友华,陈兵林,周治国. 2011

[20]棉籽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和代谢. 冯仰廉,王燕兵.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