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籼高产育种的增产关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志祥

作者: 罗志祥;苏泽胜;施伏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产育种;增产关键;杂交中籼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34-1076/S

年卷期: 2000 年 28 卷 05 期

页码: 12-13+3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对 1999年省中籼区试及本所鉴定试验资料的相关及通径分析得出 ,有效穗数、最高苗数及每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 ,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间均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产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增加每穗总粒数及单穗谷重均可提高产量 ,但同时还应该注重穗、粒重的协调。单产 10 .0 t/ hm2的产量结构应该是 :在栽插 6 0~ 6 6万苗 / hm2的条件下 ,控制最高苗数达 370万~ 390万 / hm2 ,使有效穗达 2 5 0万~ 2 80万 / hm2 ,每穗总粒数 170~ 2 0 0粒 ,结实率 80 %以上 ,千粒重 2 7~ 2 9g。

分类号: S511.2

  • 相关文献

[1]杂交中籼高产育种关键因素分析. 罗志祥,苏泽胜,施伏芝. 2001

[2]杂交中籼稻新组合汕优084特征特性与利用. 林添资,胡春明,盛生兰,龚红兵,刁立平. 2003

[3]Ⅱ优559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任仲玲,姚立生,孙明法,顾来顺,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何冲霄,朱国永. 2002

[4]丰优559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制种技术. 王爱民,刘玉春,单忠德,朱国勇. 2005

[5]杂交中籼稻丰优559高产制种特点与技术. 任仲玲,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唐红生,何冲霄,王爱民,朱国永. 2005

[6]水稻丰优559高产制种技术. 任仲玲,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唐红生,何冲霄,王爱民,朱国永. 2005

[7]湖北省早熟中籼常规稻与杂交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武晓智,周鹏,顾见勋. 2019

[8]优质中熟杂交中籼新组合川华优320高产栽培技术. 钟光跃,王忠烈,龚桥,于小军,王怀昕,吕建群. 2019

[9]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838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陶茂聪,高清德,罗志祥,施伏芝. 2001

[10]三系和两系杂交中籼组合间产量优势比较. 杜士云,罗彦长,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吴爽. 1999

[11]江淮杂交中籼适宜品种试验研究初报. 赵磊,胡燕,吴文革. 2012

[12]香型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泸香615. 刘国民,文绍山,周文红. 2005

[13]杂交中籼组合协优9019的高产及稳产性研究. 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民,倪金龙. 2008

[14]全国迟熟籼型杂交中稻区试结果通径分析. 罗志祥,朱启升,施伏芝,李养年,徐文章. 1996

[15]杂交中籼协优57群体性状与氮密效应的研究. 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罗志祥,施伏芝. 2000

[16]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73.0t/hm~2高产制种技术. 罗松彪,陶茂聪,罗志祥,施伏芝. 2000

[17]杂交中籼新组合K优954的选育与应用. 施伏芝,罗志祥,阮新明,苏泽胜. 2005

[18]杂交中籼粤优938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冯祯涛,闵建成,缪炳良,黄宝才,张支明,杨晓巧. 2001

[19]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7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 罗志祥,苏泽胜,施伏芝. 2000

[20]杂交中籼新组合冈优177. 任光俊,高方远,刘光春.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