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曼
作者: 王曼;卢昌;赵志荀;吴国华;颜新敏;朱海霞;李健;张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羊痘病毒;分类;ELISA;RT-PCR
期刊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
ISSN: 1671-7236
年卷期: 2014 年 41 卷 07 期
页码: 221-2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羊痘病毒是动物重要的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包括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和疙瘩皮肤病毒。其引起的羊痘严重影响了养羊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作者介绍了羊痘病毒病原学特征、危害及临床症状,重点阐述了羊痘病毒分类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新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羊痘病毒分类检测进行了展望。
分类号: S852.654
- 相关文献
[1]毛皮动物新冠病毒监测简报. 曹海旭,胡博,张海玲,李双双,李虹晔,赵传芳,廉士珍,刘昊,鲁荣光,白雪. 2020
[2]我国葡萄主栽区卷叶病相关病毒种类的检测分析. 裴光前,董雅凤,张尊平,范旭东,任芳. 2011
[3]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ELISA鉴定及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许泳清,李华伟,刘中华,邱永祥,罗文彬,纪荣昌,汤浩,邱思鑫,余华. 2013
[4]新疆某地区犬流感病毒血清学及病原学调查. 米晓云,盛肖刚,吴建勇,汪萍,杨学云,魏玉荣. 2021
[5]北京地区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诊断研究. 张平,孙继国,孙惠玲,乔鹏波. 2011
[6]红将军苹果的脱毒与检测技术研究. 苏佳明,段小娜,于强,徐维华,姜中武,董雅凤,陈学森. 2009
[7]利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甜菜丛根病毒(BNYVV). 李泽,王洪超,吴玉梅,张福顺. 2008
[8]一种分子检测魔芋中黄瓜花叶病毒的方法. 盛佳婧,钟琳,杨朝柱,张绍彬,谢吉容,吴金平,胡中立,刁英. 2015
[9]基于CD10+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人源抗体基因制备. 孙赫,王瑜,蔄弘扬,邱玥,田园,李泽鸿,岳玉环. 2023
[10]葡萄A病毒四川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刘晓,席德慧,袁澍,蒋彧,杨辉,杜俊波,张中伟,陈克玲,林宏辉. 2008
[11]山东省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的检测. 尚佑芬,王升吉,赵玖华,张家魁,吕志华. 2009
[12]济南地区倒瓤西瓜CGMMV的检测. 刘颖,彭斌,杨晓红,李向东,古勤生. 2012
[13]羊痘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吴国华,张强,颜新敏,李健,朱海霞,邵长春,邬向东. 2008
[14]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马维民,刘湘涛,张强,吴国华,颜新敏,李健,朱海霞,吴润. 2006
[15]山羊痘病毒通用转移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鞠厚斌,张强,郑海学,施程洪,韩若婵,谢芳,吴国华,颜新敏,李健,朱海霞,朱彩珠,卫广森. 2007
[16]羊痘病毒P32基因与羊CD58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 芦晓立,张强. 2014
[17]山羊痘病毒结构蛋白P32基因的表达. 张强,马维民,吴国华,颜新敏,李健,朱海霞,朱彩珠,吴润,刘湘涛,才学鹏. 2007
[18]羊痘病毒P32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陈轶霞,郑亚东,窦永喜,乔军,景志忠,才学鹏. 2007
[19]羊痘病毒G蛋白偶联趋化因子受体基因序列分析及其链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颜新敏,张强,吴国华,李健,朱海霞. 2010
[20]绵羊痘病毒固原株L2R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杨,颜新敏,吴国华,李健,叶奕优,赵志荀,朱海霞,张强.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性别查吾拉牦牛舍饲育肥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常规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作者:董又菡;李明睿;张群英;王登云;郭娜;景小平;米见对;张强
关键词:性别;查吾拉牦牛;舍饲育肥;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经济效益
-
遮阴处理对玉米子粒败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常晓;王小博;刘柏林;杨兆生;李健
关键词:玉米(Zea mays L.);遮阴;子粒败育;产量
-
桑桑牦牛屠宰性能及肉质特性分析
作者:何文斌;平措占堆;张强;尼玛加措;王洪壮;余道宁;张梦帆;王彤;冯芬;喇永富;马晓明;洛桑顿珠;梁春年
关键词:桑桑牦牛;屠宰性能;肉品质
-
川西高原糯性青稞新品种-康青糯2号
作者:詹瑞玲;谢世刚;李健;江谧;张英;杨开俊;涂洋;朱华忠;刘军;吴定强;刘廷辉
关键词:
-
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金京花;李淑芳;赵亚东;王迪;张妤;金国光;李鹤南;全成哲;张强
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
-
河南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分布现状及其变化原因分析
作者:高兴祥;孔媛;张耀中;李美;李健;金岩;张国福;刘帅帅;刘明平;曾艳;柏连阳
关键词:河南省;杂草群落;冬小麦田;群落演替
-
葡萄孢属菌株HY-021对藜的侵染机制研究
作者:朱海霞;李欢;程亮
关键词:除草菌株HY-021;藜;侵染过程;生理机制;除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