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知道的董钻老师——记作物栽培学家董钻教授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晓光

作者: 王晓光;那桂秋;王琳;孙占祥;董加耕;宋书宏;苏黎;崔良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董钻教授;作物栽培学家;作物科学;大豆;学科建设;科研成就;治学;为人

期刊名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 1008-9713

年卷期: 2011 年 13 卷 02 期

页码: 131-137

摘要: 董钻教授深谙作物栽培学,博古通今,对学科的发展有着丰富的理想。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边教书,一边进行作物产量生理方面的科学研究。他对作物栽培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贡献颇多。在科研方面,对高产栽培中株型和群体光合效率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以大豆高产栽培为目标,始终不渝地从事大豆产量生理研究,内容涉及大豆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形成、光合生理、养分代谢、水分生理等,特别是在大豆株型和群体结构研究方面独树一帜,提出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过程的新观点、新方法。形成和推出了作物"器官平衡"的概念,对于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对大豆高产、超高产的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高产群体生理参数"概念引入作物栽培,提出栽培必须以品种为基础,栽培在于发挥品种的潜力,品种、环境、措施是作物生产的三要素。他不但在学术水平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学术道德上有很好的修养,他求真务实、坚持真理、尊重前人与提携后辈。

分类号: K826.3

  • 相关文献

[1]绵羊双羔增产技术. 王祖昆. 1984

[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成就及经验启示——献给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 信乃诠. 2017

[3]山西省棉业发展40年. 李朋波,潘转霞,吴慎杰,杨苏龙,石跃进,张丽萍,杨六六,夏芝,曹彩荣. 2020

[4]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五十年成就回顾. 王丽华,傅明焱,张晓洁,阎荣军. 2009

[5]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作物科学发展的思考. 耿东梅,李云伏,杨国航. 2011

[6]面向生物质产业的作物科学研究. 李桂英,路明. 2005

[7]作物基因组学与作物科学革命. 贾继增,高丽锋,赵光耀,周文斌,张卫健. 2015

[8]作物科学重点领域研究主题识别方法研究——以中美法国家级农业研究机构为例. 陈露,颜蕴,王婷. 2016

[9]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论坛. 王雯玥,杨涛,谭光万,杨建仓. 2018

[10]作物科学的优先研究领域展望. 范仲学,J.D.Brown,柳絮,毕玉平,谷炜. 2004

[11]以学科为核心的课题制设计. 杜琼. 2012

[12]渔业经济学思考之一:渔业经济学的学科位置与研究前沿初探. 杨子江. 2003

[13]“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成效分析——以小麦学科为例. 刘海礁,刘德畅,孙虎,马政,杨帆,罗鹏. 2014

[14]渔业管理学及其研究前沿探讨. 王衍亮. 2005

[15]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学科建设. 蔡金华,傅反生,张玉军. 2011

[16]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孙丽萍,戚行江,常路伟,汪国平,袁群英,蒋永清. 2019

[17]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动甘薯产业和学科发展. 蒋玉峰,马代夫. 2016

[18]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工作的探讨-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武国峰,罗海荣,付广青,吴长付,还红华. 2019

[19]新形势下我国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学科建设研究. 苏国东,张锋,邹轶,刘钦,孙洪武. 2015

[20]学科发展视角下的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探析——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张振华,张超.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