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宁单1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新
作者: 李新;张文博;党根友;罗湘宁;高艳红;许志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宁单19号;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宁夏农林科技
ISSN: 1002-204X
年卷期: 2016 年 57 卷 07 期
页码: 7-8+25
摘要: 玉米新品种宁单19号属于稀植大穗型品种,该品种高产抗病,适应性强,适宜宁夏引黄灌区和扬黄灌区春播种植。对宁单19号8个不同密度处理的综合性状分析表明,在生产上,玉米新品种宁单19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同时探讨了该品种制种技术。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建迎,李书平. 1999
[2]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赵洪祥,孟祥盟,边少锋,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6
[3]新疆玉米吨粮田的开发与建设. 田拴才. 1992
[4]江苏沿江稻区玉米—稻模式新型种植方式研究. 刘建. 2000
[5]旱地玉米两种秸秆覆盖方法. 赵克明. 1992
[6]杂交玉米“黔单23号”高产栽培技术. 潘敏娜,郑常祥. 2011
[7]玉米新品种河玉397的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 侯青光,韦林汕,黄柄壬,蓝现丹,韦贵剑. 2018
[8]玉米新品种桂单0810在贵港市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 2015
[9]玉米杂交种黔单18号丰产栽培技术. 祝云芳,王天宇,陈华璋,赵晓燕,陈泽辉,蔡飞,道平惠. 2007
[10]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高聚林,赵明,董树亭,李少昆,杨祁峰,刘永红,王立春,薛吉全,柳京国,李潮海,王永宏,王友德,宋慧欣,赵久然. 2012
[11]关于影响玉米籽粒容重的栽培技术研究. 刘海天,马晶,刘武仁. 2016
[12]桦甸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付稀厚,方向前,吴彦波,孙国臣,刘勤来,刘慧军,李姝. 2015
[13]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庆春. 2006
[14]玉米质量与产量协同提高的关键技术研究. 刘武仁,冯艳春,郑金玉,刘凤成,赵福仁. 2004
[15]桦甸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曹文明,方向前,苏仕卫,付稀厚,韩喜福. 2013
[16]桦甸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付稀厚,方向前,吴彦波,苏仕卫,李德陆,金宏杰,于世伟,曹文明,乔志一. 2014
[17]玉米新品种德禹20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永生,王晶,倪培涛,王宏昌. 2019
[18]玉米杂交种五谷704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李世晓,张正英,于安芬,第红君. 2014
[19]全地面覆盖地膜玉米栽培的效果与关键技术. 孙志寿. 1997
[20]西丰县玉米生产的品种选择及增产技术. 张庆芳.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南海西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作者:张文博;黄洪辉;巩秀玉;刘华雪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稳定同位素;南海西部
-
江苏省商品蛋鸭生产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丹;梁忠;戴有礼;刘向萍;顾华兵;王晓峰;张静;朱静;李婷婷;段炼;李新
关键词:蛋鸭;生产现状;饲养方式;江苏
-
麦类作物蓝粒性状遗传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艳;姚晓华;姚有华;李新;吴昆仑
关键词:麦类作物;蓝粒性状;品质;遗传;调控机制
-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研究
作者:汪慧娟;徐姗楠;张文博;黄洪辉;齐占会;程琪;刘华雪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渔业生物;珠江口
-
刈割对青稞恢复特性及籽粒和秸秆产量品质特性的影响
作者:贺佳奇;白羿雄;姚晓华;姚有华;安立昆;王玉琴;王小萍;李新;崔永梅;吴昆仑
关键词:再生恢复;产量;饲用品质;抗氧化酶;内源激素
-
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高产、高光效生产存在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关雅静;张茜;李新;孔德杰
关键词:玉米;品种;密植;高产;高光效;耕作方式
-
电子束低剂量辐照对油炸小龙虾保鲜及其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琰;姚建华;李新
关键词:油炸小龙虾;电子束;保鲜;冷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