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重组近交系主要品质性状的初步研究(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汤永禄

作者: 曾云超;杨武云;邹裕春;陈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重组近交系;品质参数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7 年 27 卷 06 期

页码: 40-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iod wheats,SHW)导入对普通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潜在利用价值,2004~2005年,对重组近交系群体(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CD780×普通小麦品种CY12)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降落值、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7个品质参数的群体平均值都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只有降落值和面团稳定时间2个参数的群体平均值高于Syn-CD780。在131个株系中,有15个株系的综合品质指标较为突出。非遮雨处理的籽粒硬度和吸水率显著低于遮雨处理,而籽粒蛋白质含量、降落值、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等4个品质指标则相反,表明遮雨与否对小麦品质参数的影响较大。Syn-CD780在小麦品质改良上有一定的潜在利用价值。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近红外光谱分析与化学方法检测油菜种子品质参数的比较. 朱文秀,赵继献,张品,张宁洁. 2010

[2]油菜品质参数的近红外光谱测试技术. 郑治洪,何惠萍,陈雪妮,侯艳. 2003

[3]鸭梨的冻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丹,孙家正,王传增,季静,王清敏,王淑贞. 2013

[4]群体调控对济南17号小麦品质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爱峰,刘建军,张存良,毕德锋,晁岳华,耿金茹. 2001

[5]红外光声光谱法测定油菜籽品质参数. 陆宇振,杜昌文,余常兵,周健民. 2014

[6]山东省强筋小麦品质评价及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余维宝,李楠,寇一泓,曹新有,司纪升,韩守威,李豪圣,张宾,王法宏,张海林,赵鑫,李华伟. 2022

[7]拟南芥低温黑暗发芽基因鉴定及QTL定位. 孟平红,杨正安,万发香,李苍山,张兴国. 2012

[8]陆地棉重组近交系"中G6" QTL的初步定位. 张先亮,王坤波,宋国立,刘方,黎绍惠,王春英,张香娣,王玉红. 2008

[9]陆地棉中G6主要性状主效和上位性QTL分析. 张先亮,高俊山,宋国立,刘方,黎绍惠,刘克锋,楚宗艳,邵玉英,王坤波. 2009

[10]花生重组近交系群体的遗传变异与高油种质的创新. 廖伯寿,雷永,王圣玉,李栋,黄家权,姜慧芳,任小平. 2008

[11]人工合成小麦中HMW-GS 6+8和1.5+10的品质效应. 杨武云,田纪春,李俊,陈放. 2008

[12]花生重组近交系黄曲霉产毒抗性的变异与相关分析. 田立荣,廖伯寿,王圣玉,姜慧芳,雷永,晏立英,黄家权,李栋,任小平,肖洋. 2009

[13]陆地棉吐絮铃数及吐絮率的QTL定位. 李俊文,贾菲,孙福鼎,刘爱英,石玉真,龚举武,商海红,王涛,巩万奎,贾新合,张建宏,袁有禄,华金平. 2013

[14]花生抗青枯病分子标记研究. 任小平,姜慧芳,廖伯寿. 2008

[15]绿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蔡庆生,刘春吉,徐宁,刘长友,孙蕾. 2011

[16]利用RIL-6群体研究HMW-GS对小麦品质指标的影响. 张华文,田纪春,管延安,杨延兵,任卫国. 2007

[17]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国跃,李立会. 2006

[18]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陈国跃,李立会. 2005

[19]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对叶部根腐病(H.sativum)的抗性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初报. 孙连发. 2002

[20]CIMMYT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的HMW-GS和LMW-GS组成及其对面筋品质的影响. 穆培源,刘丽,陈锋,夏先春,张艳,王德森,何中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