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自然风干种子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建成

作者: 张建成;王传堂;王秀贞;唐月异;张树伟;李贵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自然风干种子;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1 年 27 卷 03 期

页码: 90-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花生种子品质近红外分析技术,不断改进花生种子主要脂肪酸组分近红外模型,对深入开展花生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不同来源、不同种皮颜色的大粒型和小粒型材料,构建了花生自然风干种子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经优化,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均为"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油酸含量谱区范围为8717.1~5446.3cm-(1厘米波数),维数为9,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89.16,均方差(RMSECV)为2.62;花生种子亚油酸含量谱区范围为9666~5785.7cm-1,维数为9,模型R2为90.85,RMSECV为2.00;花生种子棕榈酸含量谱区范围为8717.1~5446.3cm-1,维数为8,模型R2为79.21,RMSECV为0.525。该模型可用于花生品质育种。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通过关联分析鉴定与花生脂肪酸含量相关分子标记. 吴贝,刘念,黄莉,罗怀勇,周小静,陈伟刚,郭建斌,淮东欣,夏友霖,雷永,廖伯寿,姜慧芳. 2022

[2]傅立叶近红外漫反射非破坏性测定花生种子主要脂肪酸含量. 禹山林,朱雨杰,闵平,杨庆利,曹玉良,王传堂,刘旭,周学秋. 2010

[3]我国玉米籽粒脂肪酸含量研究. 胡述楫,胡人卫,罗苹. 1992

[4]南方花生区试品种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刘浩,洪彦彬,鲁清,李海芬,陈小平,梁炫强,李少雄. 2018

[5]花生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2019

[6]花生仁中油酸和亚油酸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赵星,张嘉楠,刘宇琨,张亚洲,杨华,王瑾,宋亚辉,陈四龙,李玉荣. 2015

[7]我国花生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鉴定. 刘桂梅,梁泽萍. 1993

[8]高油酸花生种质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高国庆,周瑞阳,唐荣华,周翠球,钟瑞春. 2010

[9]花生籽仁油酸、亚油酸含量近红外模型构建及育种应用. 吕建伟,饶庆琳,姜敏,田永国,卓琴,胡廷会,成良强,王金花,王军. 2023

[10]回交育种分析花生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高国庆,张树林. 2008

[11]11个单粒花生脂肪酸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构建. 韩宏伟,王传堂,符明联,杨军军,王志伟,王秀贞,孙秀山,杨珍. 2023

[12]GC-MS分析3个大球盖菇菌株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赵妍,任畇霏,陈明杰,查磊,宋晓霞,郭力刚,王晨光. 2018

[13]不同脂肪酸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 姚强,高兴喜,宫志远,孔明,任鹏飞,刘岩,韩建东,任海霞. 2010

[14]加工温度对哈密瓜风味物质的影响(Megalobrama terminalis). 操君喜,唐小俊,再娜甫·艾买提,黄小光,朱梅娇. 2003

[15]鹰嘴豆脂肪酸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威,徐麟,肖菁,严勇亮,颜国荣,路子峰,张金波. 2020

[16]油酸和亚油酸异构体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楼乔明,李来好,陈胜军,杨文鸽,张进杰,薛长湖. 2017

[17]利用近红外技术预测向日葵籽仁品质性状. 汪磊,谭美莲,傅春玲,汪魏,王力军,尹紫艳,严兴初. 2020

[18]芝麻含油量及脂肪酸含量QTL分析. 周瑢,许方涛,盛晨,游均,黎冬华,宋胜楠,王林海. 2021

[19]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李新平,徐志军,蔡岩,郭建斌,黄莉,任小平,李振动,陈伟刚,罗怀勇. 2016

[20]火龙果籽油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李升锋,陈卫东,肖更生,徐玉娟.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