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杨

作者: 张杨;陈新;卢诚;王文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木薯;pepc基因;生物信息学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ISSN: 1005-3395

年卷期: 2012 年 20 卷 04 期

页码: 369-3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巢式PCR从木薯栽培种(Manihot esculenta)Arg7和野生种W14(M.esculenta subsp.flabellifolia)叶片中克隆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全长cDNA,GenBank序列号为JN387052和JN387053。cDNA全长2945 bp,含1个2895 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的蛋白含964个氨基酸,具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保守结构域。木薯PEPC与麻疯树和蓖麻的PEPC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表达分析表明pepc在W14和Arg7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须根和块根,茎中最低。单日表达量动态分析表明,Arg7叶中pepc总体表达量高于W14,但是16∶00后W14高于Arg7,推测两种木薯pepc调控区域存在差异。

分类号: S533

  • 相关文献

[1]木薯FRK1类似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吴金山,陆小静,王思琦,黄家权,张逸杰,贾迎雪,陈银华. 2023

[2]14-3-3蛋白结构与功能预测及其在木薯成熟期的表达分析. 潘冉冉,秦于玲,乔景娟,赖杭桂,陈松笔. 2018

[3]木薯耐旱基因CAT的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分析. 陆小静,张振文,罗秀芹,安飞飞,李开绵,陈松笔. 2013

[4]木薯AGPase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分析. 王明,肖鑫辉,应东山,王琴飞,李莉萍,张如莲,叶剑秋. 2019

[5]木薯MADS-box基因克隆及其响应乙烯信号的表达模式分析. 廖文彬,王淦,彭明. 2013

[6]木薯苹果酸脱氢酶结构与功能预测及分析. 刘畅,薛晶晶,秦于玲,陈松笔. 2017

[7]木薯果胶甲基酯酶抑制因子MePMEI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周杨骄,李瑞梅,袁帅,仇婷婷,姚远,刘姣,符少萍,段瑞军,胡新文,郭建春. 2019

[8]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马宏敏. 2014

[9]籽粒苋PEPC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特征分析. 冯瑞云,闫建俊,侯雅静,雷梦林,郝雅萍,王慧杰,白云凤. 2018

[10]干旱胁迫下表观遗传机制对转C4型PEPC基因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宋凝曦,谢寅峰,李霞. 2020

[11]玉米C_4型pepc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小麦的转基因研究. 陈绪清,张晓东,梁荣奇,张立全,杨凤萍,曹鸣庆. 2004

[12]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李霞,焦德茂,戴传超,王守海,吴爽,李成荃. 2001

[13]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 张建福,孙亚萍,马宏敏,王乌齐,朱永生,蔡秋华,王颖妲,张木清,谢华安. 2009

[14]玉米PEPC基因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的水稻聚合育种. 高东迎,郭士伟,何冰,张彦,焦德茂. 2006

[15]花生PEPC基因反义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花生的遗传转化. 潘丽娟,迟晓元,陈娜,陈明娜,王通,王冕,杨珍,禹山林. 2013

[16]转玉米C_4型高光效pepc基因小麦的分子特征及光合特性研究. 张建红,许为钢,王会伟,李艳,胡琳. 2012

[17]转pepc基因水稻的选育. 李霞,吴爽,焦德茂,王守海,李成荃,古森本. 2001

[18]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 李霞,焦德茂,刘蔚,周月兰. 2007

[19]高光效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激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李霞,任承钢,王满,龚林杰,刘蔚,曹昆,王超,丛伟,周月兰. 2010

[20]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株系JAAS45的选育路径与技术. 李霞,高东迎,迟伟,张云华,周月兰,焦德茂.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