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籼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施伏芝

作者: 施伏芝;罗志祥;苏泽胜;阮新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籼稻;不育系;恢复系;配合力;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03 年 18 卷 05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 9个籼型不育系和 9个籼型恢复系配成的 81个组合的播始历期等 5个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结果表明 ,各亲本一般配合力因性状而异。播始历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不育系以K2 6A最小 ,恢复系以成恢 44 8最小 ;株高一般配合力效应不育系以K2 2A最小 ,恢复系以成恢 44 8最小 ;每穗总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不育系以丰 8A最大 ,恢复系以成恢 44 8最大 ;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不育系以K18A最大 ,恢复系以镇恢 2 41最大。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不育系以K18A最大 ,恢复系以中 413最大 ;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的组合是K2 6A 镇恢 12 2、协青早A OM0 0 4和 98-12A 中 413等。各组合的超亲优势以每穗总粒数最大 ,竞争优势以株高最大。用这些亲本配组约有三分之一的组合在单株产量上能超过汕优 63。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籼型三系杂交稻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的杂种优势效应及配合力、遗传力分析(英文). 曹应江,蒋开锋,郑家奎,吴先军,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 2012

[2]新疆冬麦区AL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杂种优势和聚类分析. 孔德真,聂迎彬,崔凤娟,李伟,桑伟,徐红军,刘鹏鹏,田笑明. 2024

[3]几种水稻籼型恢复系和不育系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严钦泉,邓启云,刘选明,周朴华,李祥,储成才. 2002

[4]应用恢复系重组自交系群体分析杂交晚籼的杂种优势. 朱玉君,屠国庆,应杰政,樊叶杨,庄杰云. 2010

[5]粳稻新的不育系、恢复系杂交组合部分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赵海岩,王昌华,郑文静. 2006

[6]新选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张阳,赵威军,张福耀,程庆军,常玉卉,邵荣峰,王花云. 2010

[7]群体改良法新育成高粱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王艳秋,卢峰,邹剑秋,段有厚. 2009

[8]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育种研究. 杨芬,蔚富生. 2013

[9]群体改良法新育成高梁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王艳秋,卢峰,邹剑秋,段有厚. 2009

[10]食用向日癸杂交种育种研究. 杨芬,蔚富生. 2013

[11]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水稻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王昌华,张燕之,夏永胜,郑文静,赵家铭. 2009

[12]以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为亲本增强春性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 姚艳梅,柳海东,徐亮,杜德志. 2013

[13]籼型三系杂交稻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的杂种负优势效应及配合力、遗传力分析. 游书梅,蒋开锋,杨莉,杨乾华,张涛,万先齐,郑家奎. 2011

[14]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颜龙安,谢华安. 2016

[15]上海市杂交粳稻品质育种的实践. 全立勇,施标,高卫兵,袁勤. 2000

[16]利用配合力效应划分籼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 邹小云,傅军如,王经良,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陈小荣,贺浩华,刘宜柏. 2008

[17]谷子两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分析. 史关燕,杨成元,麻慧芳,李会霞,王宏丽. 2019

[18]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张巧凤,许凌,王才林. 2008

[19]基于3个甘蓝型春油菜Pol CMS的优良恢复系选育.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徐亮,杜德志. 2021

[20]新型优质籼稻不育系玉-08A主要特征特性. 虞秋成,黄宝才,张支明,徐国沾,蒋振华.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