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6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龚亚明
作者: 龚亚明;胡齐赞;茅国夫;张古文;丁桔;徐盛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菜用大豆;浙农6号;品种选育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46
年卷期: 2010 年 1 卷 02 期
页码: 82-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浙农6号是以台湾75为母本,以980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有限结荚类型,株型收敛,株高36.5 cm,主茎节数8.5个,有效分枝3.7个;出苗至采收鲜荚86 d(天),比台湾75短4 d(天);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青荚绿色、微弯镰形;平均单株有效荚数20.3个,荚长6.2 cm,荚宽1.4cm,每荚粒数2.0粒,鲜百荚质量294.2 g,鲜百粒质量76.8 g;淀粉含量5.2%,可溶性总糖3.8%,口感柔糯略带甜,品质优,一般鲜荚产量700 kg.(667 m2)-1左右。
分类号: S643.7
- 相关文献
[1]菜用大豆新品种浙鲜豆4号的选育. 朱申龙,傅旭军,朱丹华,李佰权,袁凤杰. 2010
[2]浙农6号等菜用春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孙丽霞,徐盛春,胡齐赞,张古文. 2013
[3]菜用大豆在辽宁省不同生态区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陈艳秋,宋书宏,张立军,董友魁,刘永涛,张丽莉,宋晓艳,于广文,王玉江. 2010
[4]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杨加银,徐海风. 2005
[5]26份菜用大豆品种(系)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海风,杨加银,程保山. 2014
[6]菜用大豆新品种淮鲜豆5号的选育. 杨加银,徐海风,程保山,罗伯祥. 2016
[7]菜用大豆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 张古文,丁桔,徐盛春,陆新苗,胡齐赞,龚亚明. 2011
[8]早熟菜用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吴春芳,姜永平,金丽华. 2007
[9]菜用大豆“楚秀”的开发与利用. 杨加银 ,徐海斌,张复宁. 2002
[10]菜用大豆品种花荚粒形成的初步研究. 杨加银. 2005
[11]菜用大豆育种目标与策略的商榷. 杨加银. 2004
[12]真空渗糖对冷冻菜用大豆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硬度的影响. 唐明霞,袁春新,陈惠,吴浩,邱海荣,徐莉,薛晨霞. 2012
[13]菜用大豆与普通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比较. 张惠君,敖雪,王海英,李明姝,谢甫绨. 2009
[14]播期、密度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杨加银,徐海风. 2006
[15]菜用大豆品种改良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杨加银,张复宁,冯其虎,徐海斌. 1998
[16]菜用大豆浙鲜豆6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傅旭军,朱丹华,李百权,袁凤杰,鲍祖达,朱申龙. 2010
[17]菜用大豆技术交流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李笑,徐志福,朱丹华. 2008
[18]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二号”的选育. 顾卫红,麻浩,杨红娟,马坤,姚祥坦. 2006
[19]优质、早熟、抗病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四号”的选育. 马坤,王庆中,杨红娟,顾卫红,喻德跃. 2006
[20]菜用大豆新品种‘苏豆16号’. 陈华涛,刘晓庆,袁星星,张红梅,崔晓艳,顾和平,陈新.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利用核心SNP标记构建豆类蔬菜品种指纹图谱
作者:吴新义;刘娜;汪宝根;龚亚明;李国景
关键词:豆类蔬菜;SNP标记;KASP;品种保护;种子纯度
-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秋丰4号在龙游的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作者:张志红;张古文;李正泉;刘娜;冯志娟;卜远鹏;王斌;龚亚明
关键词:菜用大豆;浙农秋丰4号;农艺性状;栽培技术
-
植物免疫诱抗剂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作者:任晓旭;应武;黄雨晴;徐盛春;阮松林;张胜
关键词:植物免疫诱抗剂;大豆;生物量;促生长;抗性酶
-
浙江省地方芥菜种质资源苦味评价与优异种质筛选
作者:刘文琦;赵彦婷;祝玮;陈小央;李燕;岳智臣;陶鹏;雷娟利;王华森;李必元;胡齐赞
关键词:鲜食芥菜;感官评价;苦味;硫代葡萄糖苷
-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沈立;龚亚明;刘娜;冯志娟;卜远鹏;王斌;张古文
关键词:菜用大豆;浙农20号;特征特性;农艺性状;栽培技术
-
南瓜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作者:雷娟利;岳智臣;陈小央;李燕;陶鹏;赵彦婷;胡齐赞;李必元
关键词:南瓜;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鉴定;评价
-
大白菜CHS基因鉴定及其在高氮水平下转录表达分析
作者:雷娟利;赵彦婷;岳智臣;陶鹏;胡齐赞;李必元
关键词:大白菜;叶柄黑点症;查尔酮合酶;高氮;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