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强再生力鉴定指标的建立及组合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强

作者: 林强;姜照伟;林祁;王颖姮;张初长;卓传营;谢鸿光;蒋家焕;谢华安;张建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稻;再生力;鉴定指标;组合筛选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9 年 008 期

页码: 873-88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解析生产上杂交稻品种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以期筛选出头季稻产量高、再生力强的组合,为再生稻新组合的选育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试验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以2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其中3个为再生稻发展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品种,统一采用高产栽培方式,利用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性状指标与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而确定再生力筛选指标,并进行新组合再生力的比较和筛选.[结果]头季稻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系数为0.83,达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达54.61%,因而头季高产的品种特征为重穗,以穗粒数的优势形成巨大的库容量;再生季产量与有效穗数的相关系数为0.70,达显著水平,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率达38.98%,显示再生季的库容量来源于多穗.头季稻的有效穗数、有效穗数与母茎数比率,均与再生稻产量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82,经回归分析获得再生稻产量预测模型,其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0.6%~99.6%和76.5%~99.5%.[结论]再生季产量是衡量再生力强弱的直接依据,而头季有效穗数、有效穗数与母茎数比率是强再生力品种的重要筛选指标.经鉴定和筛选,内6优7206、川优7185、川优7206、荃优7028为再生稻优良组合.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杂交稻新品种高留桩再生力筛选试验. 张荟,郑轶,涂诗航,周鹏,卓传营,张上守. 2015

[2]陆地棉杂种F_2代优势组合的筛选研究. 李卫华,胡新燕,申温文,宋玉萍,徐加安. 2000

[3]30个含有地方种质的青贮玉米组合筛选试验. 朱正梅,吕学高,卢华兵,胡贤女,石丽敏,陈一波. 2017

[4]大穗型籼稻不育系京福1A的选育及其组合筛选. 郑秀萍. 2003

[5]中国西南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研究进展. 李生荣,周强,任勇,欧俊梅,雷加容,杜小英,何员江. 2017

[6]优质橙黄瓤小果型西瓜品种金玉玲珑的选育. 刘君璞,徐永阳,徐志红. 2009

[7]水稻再生力与头季稻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陈立云,杨益善,李军民. 2003

[8]利用籼粳交“热粳35/协B”F_2群体对水稻再生力的QTL分析. 李兴星,郑剑,周军杰,杨永清,秦小健,张汉马,梁永书. 2016

[9]水稻亚种间杂种再生力评价及其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刘永胜,周开达,罗文质,曾日勇. 1992

[10]水稻强再生力种质创制及遗传分析. 林强,郑长林,林芳,郑莉,王洪飞,蒋家焕,解振兴,姜照伟,张建福. 2021

[11]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 方文,熊洪,江世华,罗文质,张景国. 1993

[12]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熊洪,张林,朱永川,蒋鹏,郭晓艺,刘茂. 2015

[13]优质再生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比较分析. 吴延寿,姚晓云,曹国军,陈春莲,熊运华,尹建华. 2019

[14]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郑家奎,朱永川,熊洪,王贵雄. 2005

[15]水稻纹枯病对佳辐占再生力的影响研究. 张居念,解振兴,房贤涛,杨惠杰. 2016

[16]水稻再生力与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蒋开锋,张涛,赵建国,郭小蛟,杨乾华,万先齐,游书梅,曹应江. 2013

[17]影响水稻再生力QTLs位点与再生稻筛选体系研究进展. 张建福,肖晏嘉,谢鸿光,林强,蔡秋华,谢华安. 2023

[18]不同留桩高度下水稻再生力的基因型差异. 何炜,郑燕梅,罗曦,谢鸿光,连玲,张建福,谢华安. 2014

[19]不同头季施氮水平下菌根共生稻的再生能力与产量形成特征. 何颖,韩瑞才,杨宙,朱珊,汤国平,黄仁良,胡水秀. 2024

[20]促芽肥施用时期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 熊洪,洪松.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