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叶种卷曲型、毛尖型名优绿茶研制报告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名志
作者: 梁名志;仇为高;王琳;浦绍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名优绿茶;研制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加工
ISSN:
年卷期: 1999 年 02 期
页码: 23-25+29-30
摘要: 以云抗10号种和云南大叶群体种的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鲜叶为原料,制作卷曲型、毛尖型名优绿茶是可行的。其工艺流程为:摊青(失重率,约18%)→杀青(温度约92℃,失重约27%)→揉捻(一次轻揉约10min)→做形(卷曲型和毛尖型,温度先高后低,失重率分别为58%~60%和53%左右)→干燥(低温慢烘,80℃~50℃)。
分类号: TS272
- 相关文献
[1]论云南大叶种机械采茶的有关技术. . 1997
[2]镁对云南大叶种绿茶品质的影响. 李金龙,曾婕,汪云刚,刘本英,尚卫琼,陈春林. 2019
[3]加速提升名优红茶研发 促进云南茶叶健康发展. 伍岗,浦绍柳,张艳梅,李云锋,包云秀. 2010
[4]云南大叶新品种“云抗50号”的选育研究. 张俊,田易萍,徐丕忠,张惠. 2007
[5]不同月份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浦绍柳,夏丽飞,邓少春,周玉忠. 2015
[6]无性系良种与地方群体种晒青茶品质比较. 浦绍柳,李云锋,伍岗. 2010
[7]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云南大叶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检锋,杨向德,马立锋,倪康,阮建云,付利波. 2022
[8]2014“黔茶杯”名优绿茶主要品质特征分析报告. 周顺珍,郭灿,刘晓霞,周国兰,郑文莉. 2015
[9]1999年国内茶市场形势分析. 沈培和. 1999
[10]提高名优绿茶色泽的加工技术措施. 龙粟,本文,陈江涛. 2007
[11]典型名优绿茶香气化学研究进展. 孙灵湘,董明辉,顾俊荣,杨代凤,王梅馨. 2019
[12]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王云,蔡耀南,李春华,刘晓军. 2005
[13]“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模式. 马立锋,汪素琴,伊晓云,方丽,阮建云. 2019
[14]机采叶名优绿茶初加工技术. 陈根生,尹军峰,许勇泉,袁海波,邓余良,姜燕华. 2018
[15]保靖黄金茶冲泡方法研究 I绿茶冲泡方法研究. 钟兴刚,李彦,贺益娥,周凌云,包小村. 2012
[16]大叶茶毛尖型名优绿茶做形及干燥技术研究. 梁名志,浦绍柳,王琳. 2001
[17]大力推广名优绿茶机制 促进我省茶业持续发展. . 2002
[18]“叶面肥+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模式. 马立锋,刘美雅,张群锋,杨向德,汤丹丹,阮建云. 2020
[19]"鼠茅草+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模式. 马立锋,杨向德,王涛,柏德林,季凌飞,方丽,阮建云. 2020
[20]绿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江用文.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西藏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作者:刘明典;朱峰跃;朱挺兵;李雷;王琳;刘香江;朱仁;刘飞;岑祥;胡飞飞;金星;袁立来;霍斌;何德奎;刘海平;徐玮彤;龚进玲;王鹏;丁放;杨瑞斌;张驰;杜红春;陈中祥;曹坤;扎西拉姆;刘绍平;段辛斌;杨德国;贾银涛;李应仁;李大鹏;马波;牟振波;陈大庆
关键词:鱼类资源;种类组成;优势种;环境;西藏
-
黑龙江地区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药剂防治筛选
作者:王琳;张慧
关键词: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辣椒;药效
-
3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草莓育苗的影响
作者:王琳;杜迎春;宋宇琦;杨莹;周影;袁灿生
关键词:解淀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草莓育苗
-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奶牛养殖过程中碳排放研究进展
作者:李佳艺;王琳;焦浩鹏;董利锋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奶牛养殖;碳排放;可持续发展
-
雅鲁藏布江下游鮡科鱼类分类整理及三新种和中国一新记录种
作者:陈咏霞;谭慧敏;林鹏程;张驰;王琳;何德奎
关键词:西藏;喜马拉雅地区;鮡科;种名修订;鉴别特征;新种;系统发育
-
免疫层析技术在食物过敏原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郭开通;胡骁飞;孙亚宁;邢云瑞;王成宾;吴佳蓓;王琳;宋乾召;杨海涛;王耀
关键词:食物过敏;过敏原;免疫层析;快速检测;纳米颗粒
-
果园生草对中国果树-土壤系统生产性能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高丽敏;顾泽辰;贡雪菲;崔联明;郭东森;周影;王琳;魏启舜
关键词:果园生草;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