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薯处理方式下云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及休眠对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超

作者: 李超;白建明;姚春光;包丽仙;梁淑敏;杨妍;隋启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休眠特性;休眠期;出苗期;产量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014 期

页码: 73-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明确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选取51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休眠特性评价,并比较药剂催芽和常温贮藏2种处理的效果,设计品种比较试验,比较了不同休眠类型的品种在常温贮藏(B1)、药剂催芽(B2)以及低温贮藏(B3)3种处理下的出苗期和产量差异。结果显示,51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期在49~130 d之间,休眠幅度介于14~55 d之间;催芽后,这些品种的休眠期平均缩短28.3 d。在品种比较试验中,不同休眠期的品种对3种处理的出苗期和产量差异各有不同。对于出苗期而言,51个马铃薯品种在3种处理下总的出苗期趋势为B3>B1>B2;在产量方面,不同休眠期品种具有不同表现,短休眠期品种、较短休眠期品种和中休眠期品种,3种处理的产量高低顺序为B3>B1>B2,较长休眠期品种3种处理的产量高低顺序为B1>B2>B3,长休眠期品种的情况截然相反,其产量排名为B2>B1>B3。这表明短休眠品种在不能及时种植时,低温贮藏是一种有效提高产量和延长贮藏时间的措施,而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可以在种植前采用药剂催芽来解除休眠。综上,种植者需要根据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时期和贮藏方式,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陇薯7号'生长、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曲亚英,李掌,郑永伟,白永杰,王敏,罗爱花. 2020

[2]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出苗期根系生理特性及内源激素IAA、ABA含量的影响. 王晓娇,蒙美莲,曹春梅,许飞,陈有军. 2018

[3]马铃薯的休眠特性及其生理调控研究. 孙茂林,杨万林,李树莲,Enrique Chujoy. 2004

[4]马铃薯不同育种材料微型薯休眠特性及调控试验研究. 杨万林,隋启君. 2004

[5]马铃薯不同基因型微型薯休眠特性及其调控研究. 杨万林,隋启君. 2003

[6]春秋两季马铃薯微型薯休眠期及发芽特性比较分析. 樊荣,宋波涛,谢从华,柳俊. 2009

[7]不同培养诱导条件对试管薯休眠期的影响. 陈广侠,董道峰,马伟清,刘芳,杨元军,王培伦. 2011

[8]扁桃休眠期前后结果枝内矿质营养的变化及其对坐果的影响. 郭春苗,杨波,木巴热克·阿尤普,许娟,车玉红,龚鹏,徐叶挺,廖康. 2018

[9]收获期对陇薯7号块茎休眠和产量的影响. 曲亚英,李掌,李高峰,李小波,郑永伟. 2019

[10]川贝母地膜覆盖栽培研究. 宋廷杰,李祥洲,肖杰易,谭家兴,廖开仁,斯华林,汪友海. 2000

[11]紫圆茄新品种-辽茄八号. 王国政. 2005

[12]棉花苗期话管理. 李文炳. 1994

[13]大豆出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建立及耐盐种质筛选. 刘谢香,常汝镇,关荣霞,邱丽娟. 2020

[14]棉花出苗期耐冷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耐冷指标筛选. 沈倩,张思平,刘瑞华,刘绍东,陈静,葛常伟,马慧娟,赵新华,杨国正,宋美珍,庞朝友. 2022

[15]地膜覆盖对玉米生育期影响的实验. 古晓红,冯铸,南晓洁,何真,李卫东. 2015

[16]西洋参施肥技术研究第二报:不同有机肥的施用效应. 王铁生,刘鹏举,王纪华,赵冬梅,李荣峰,赵洪权,王化武,檀树先,刘彦. 1990

[17]花生耐盐种质的筛选与评价(英文). 沈一,刘永惠,陈志德. 2014

[18]黄顶菊生育特性研究.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苏立军. 2008

[19]不同生境下陇东苜蓿种子产量和休眠特性的研究. 余玲,王彦荣. 2003

[20]8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和休眠特性研究. 余玲,王彦荣,郭正刚,毛玉林.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