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伴生对尖孢镰刀菌胁迫下黄瓜防御酶活性及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姜振

作者: 姜振;董航;曹昆鹏;刘守伟;吴凤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黄瓜枯萎病;防御酶活性;抗性基因;尖孢镰刀菌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3 年 019 期

页码: 110-1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小麦伴生对黄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小麦伴生处理的黄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β-1,3葡聚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整体上均高于对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是在处理后48 h时最高,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30.70%、85.72%;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是在处理后24 h时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3.40%、95.01%,均差异显著。在接种尖孢镰刀菌后,小麦伴生处理的黄瓜叶片POD、SOD、PR1、EIN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是在处理后24 h时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的6.34、2.50、7.39、3.45倍;PA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处理后48 h达到最高,是对照的4.57倍;LOX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0 h时是对照的11.15倍。综上,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小麦伴生处理提高了黄瓜叶片相关防御酶活性及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黄瓜抵抗枯萎病病原菌的能力。

分类号: S436.42

  • 相关文献

[1]尖孢镰刀菌F-1对草莓灰霉病防控效果及机制初探. 肖姬玲,熊毅,梁志怀,杨科. 2022

[2]土壤环境条件对威百亩熏蒸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王惟萍,石延霞,赵一杰,谢学文,柴阿丽,李宝聚. 2017

[3]小麦农家品种白葫芦抗白粉病基因的SSR分析. 赵宁娟,薛飞,王长有,韩静然,吉万全,郑蕾. 2010

[4]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张海泉,符晓棠,郝晨阳,张宝石. 2003

[5]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 沈丽,刘泰国,唐俊华,姬红丽,彭云良. 2010

[6]兼抗条锈、白粉病小麦新种质观4的分子标记鉴定. 王薇,李连城,陈明,徐兆师,曲延英,马有志. 2009

[7]小麦抗赤霉病种质筛选与Fhb1基因分布研究. 张善磊,于成功,刘晓飞,赖尚科,王卫军,孙宝林,熊化春,胡继超,崔小平. 2021

[8]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和Fhb7在江苏省淮北小麦新品系中的分布研究. 张善磊,王卫军,吕春华,刘晓飞,赖尚科,崔小平. 2021

[9]我国28个小麦品种抗叶锈基因的推导. 胡长程. 1993

[10]2个小麦品系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鉴定. 王瑞,王俊美,伊艳杰,刘红彦,李洪连. 2007

[11]我国小麦农家品种和近缘种对白粉病的苗期抗性. 许红星,许云峰,耿立格,安调过. 2011

[12]小麦对秆锈菌新小种Ug99的抗性研究进展. 夏先春,陈万权. 2008

[13]江苏省重要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和秆锈病基因初步分析. 秦庆明,王奎荣,夏善保,冯国华,陈荣振. 1997

[14]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的AFLP和SSR标记及其染色体定位. 李韬,张增艳,林志珊,陈孝,高珊,辛志勇. 2005

[15]小麦新种质YW243抗条锈病新基因的AFLP标记. 张增艳,曾祥艳,林志珊,陈孝,刘朝辉,中村和弘,辛志勇,吉田久. 2005

[16]43个河南主推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董淑静,许为钢,胡琳,董海滨,张建周,昝香存,李正玲. 2012

[17]小麦品种云麦53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刘鹏,陈璨,卢家玲,白斌,何中虎,夏先春. 2015

[18]小麦品种贵州98-18抗条锈基因YrG98的分子标记定位. 徐继萍,周桂林,王忠伟. 2012

[19]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省的有效性评价. 武英鹏,原宗英,李颖,石保明. 2009

[20]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 张琪琪,刘方方,万映秀,曹文昕,李炎,李耀,张平治.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